还记得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最爱说一句话,那就是:“得作文者得天下。”按分值来说,老师说得确实对,因为无论小、初、高各种考试里,作文都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而且通过写作文,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所以语文老师们往往会花大力气教孩子们写作文。
文章插图
这本应该是一件大好事,但大家伙儿心里都很明白,中国式“标准作文”,很多都是机械化、统一化、麻木的文章,比如要写做好事,99%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比如想让作文“加分”,那就必须多用名人名言,这便是“标准作文”的弊端所在。
文章插图
我国著名收藏家、学者、作家马未都先生对这件事就深有感触,好朋友周国平(中国著名作家)曾跟他说起一件事,当年自己闲来无事,做了一套语文试卷,说来也巧,语文试卷里的阅读理解就是自己写的文章。
文章插图
周国平立马完成作答,结果分数一出来,69分,周国平女儿的同学们一看,乐了,说道:“我都考了71分呢!我比名作家还多2分!”周国平也是挺无语的,他自己写的文章,咋就做成了这样呢?而且他回答的关于“这篇文章表达了哪些真实情感”,竟然被扣了很多分,这就奇了怪了,作者本人都不知道“真实情感”是什么,你们阅卷人是怎么评判的?
经过孩子们的解答,周国平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扣分,原来,他没有用到“这句话表达了……体现了……”这样的标准答题句式。后来周国平“不甘心”,还帮自家孩子写了篇作文,让她给老师看看,结果分都没得,实在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之感。
文章插图
相信看完这个故事,大家都能体会到周国平的那种“无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章有了统一的答题标准?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文章不也是这样吗?而如今我们的语文考试,却硬将文章变成了模式化的答题套路,强行“刻”入孩子们的脑海。
长此以往,孩子们怎么能创造出优秀的文章?后来,马未都也从自身经历谈起了这件事。他以自己的儿子马天举例,那时候马天上小学,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叫《我的铅笔盒》,这篇作文不难,马天很快就写下了一篇“标准作文”,前面的话是老师教过的,“一套一套”的,直到作文最后,马天才写下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
铅笔盒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尺子,因为它能帮我把等号画直。
文章插图
父亲一看这句话,非常满意,他直言,就冲这句话,老师就该给你满分,因为它饱含真实情感,而真实情感,恰恰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中国许多“标准作文”缺少的东西。而获得父亲鼓励的马天,从此以后也将“真实情感”牢记于心,作文也是越写越好。
同时,马未都还指出了当代老师的一个缺点,那就是经常会指出孩子的作文“哪里不好”,却很少说“哪里好”,打击了孩子的创作热情,而当老师要教孩子如何写作文时,又立马拿出那套“标准作文”来约束孩子,以致于到最后,中国孩子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文章插图
【马未都:我认识一些中国著名作家,帮孩子写的作文,竟然都不得分】对此,你怎么看?你们觉得应该放飞孩子,让他们自由发挥真实情感,还是用“标准作文”格式,保证考试高分?
- 马未都:乾隆年间的“月饼盒”,属于宫中珍品,一个价值一套房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史上连“阎罗王”都不愿收的3个狠人,名字世人皆知,你都认识谁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马未都|如果有一种产业是朝阳,那一定是收藏
- 人们常说的“三皇五帝”都指谁看看你认识几个
- 新书上架|《重新发现欧洲 : 葡萄牙何以成为葡萄牙》:重新认识葡萄牙
- 吴邪和解雨臣在秦岭神树就认识了为什么到终极笔记又不认识了?
- 马未都藏品众多还不缺钱,为何从不佩戴“玉”?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