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2018年,惠州博物馆从本地收藏家手中征集了两件古代陶拍,均为泥质灰陶,低温烧制而成,其中一件器身略成半圆柱体,拍面长方形,长5.1,宽3.6,厚2.9厘米,有边沿框格线,框格内为凸浮的夔纹状,另一件规格为长4.2,宽4.1,厚3.41厘米,两件器物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鉴定,均为春秋时期夔纹印模陶拍(见上图),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春秋印模陶拍风格简朴 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陶拍是古代制作陶器器物时比较常用的工具,它在收藏中并非多见,日常生活也极少普及。从目前出土器物制作技艺及纹饰信息情况来看,最早为素面,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出现有纹饰,其作为拍打器,用途是使陶器坯胎坚固。陶拍在器物表面留下纹饰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陶拍和抵手将器表拍平,再用陶印模拍打出印纹。陶印模有圆、方、长方、椭圆及蘑菇形。此时有印模的陶拍一般为阳纹,印痕也较为松散粗浅,虽不是很规整,却种类繁多。我们从惠州本地出土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器物来看,纹饰种类主要有夔纹、方格纹、变形夔纹、游涡纹、重圈纹、曲折纹、卷雷纹、米字纹、蝉翼纹等,但从在山东临淄齐文化博物馆收藏这个特殊类别的陶拍中发现,有将近400多件,纹饰至少也近百种,各种不同形制的陶拍数量之多,令人大为惊叹。另据考古发掘证实,这种简易的陶拍新石器时代已使用,均以不同符号来反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地方制瓷业及文明程度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原始瓷出现及陶器施釉等制作技艺迅速普及,各地印纹陶骤减,纹饰也由繁至简,逐步走向衰退。
惠州博物馆藏这两件夔纹陶拍印模,磨损痕迹比较明显,可见其频繁使用,但器物保存完整,所见拍印纹饰与惠州博罗银岗古遗址及横岭山商周墓葬群出土器物年代及表面纹饰雷同,极有可能是银岗古遗址制作器物时所用的工具。2500多年前,惠州先民使用这些陶拍,在陶器成型的外壁或内壁轻轻拍打,陶器就清楚地留住了陶拍的印痕。这样不但可使制作器物的裂缝弥合,陶坯质地紧密牢固,同时留下美丽的纹饰,增加了器物的美感。这些特殊陶拍,风格简朴,注重实用,它们在器物表面拍打后留下的印记,为我们展示了先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悠久的制陶技术历史及人民审美理念的演变。文/图 钟雪平
- 为什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很多人出身贵族!
- “匹夫”在骂人时有微贱之意,其最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出现
- 为什么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欢迎?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绘事春秋
- 《千山锄头乐》
- 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富豪
- 因郑阿春的名字而避讳《春秋》为《阳秋》,典故皮里阳秋从此而来
- 先秦时代|春秋时期一场三国对战,齐国历经九代,终于报了祖先之仇
- 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的叛逆,楚国,为何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悲壮?
- 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兵制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