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十二时辰》上元节,了解唐代三大乐舞,艺术成就让人惊叹( 二 )


李世民即位之后,提升了《秦王破阵乐》的规格,把这种流行于自己军队的乐曲正式提升为皇家礼乐,并更名为《七德舞》,把演奏这首乐曲的人数提高到一百二十人。李世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和所有大臣知道,过去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现在虽然建国了,但不要忘记过去艰苦的努力和付出,不要忘本,持续保持再接再厉的精神,这才是社稷发展的动力。
从《长安十二时辰》上元节,了解唐代三大乐舞,艺术成就让人惊叹
文章插图
为此,他还命人制作了《破阵舞图》,但此时的《七德舞》已经成为皇家礼乐,它的军乐属性已经大不如以前。过去的《秦王破阵乐》由军人演奏,又在战阵之中,所以气概自然不凡,大有激荡人心的乐力,但现在的《七德舞》都是有专业的乐工伶人演奏,多了一些庙堂典雅之味,少了战场肃杀气息,有了娱乐的成分在里面。但这首舞曲所表现的尚武精神,上阵杀敌的主题并没有改变。
纵观唐太宗一生,从十九岁起兵争夺天下开始,他一直领兵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在沙场上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可以说身经百战。唐朝建立之后,又深陷储君的争夺战之中,作为秦王的他本无缘帝位,但最终果断发动玄武门政变,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二任皇帝。期间经历的风险、艰难他深有体会。所以即位之后。他始终不忘武备,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又远征突厥,东征高丽,西平吐谷浑,北伐薛延陀,军事斗争从未中断。
正是有了唐太宗的努力,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朝在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帝国,最繁华的东方世界。
唐太宗即位之后,经常会去他诞生的庆善宫走走,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怀念之情。贞观六年(公元633年),他在庆善宫里宴请群臣,兴高采烈之时诗兴大发,于是当场亲笔赋诗十韵。这首诗被当时的起居郎吕才以御制诗等于乐府,并配上管弦,作成《功成庆善乐》之曲,取名《九功舞》,与《七德舞》一起演奏,尤其在国家、皇室有重大庆典的时候,《九功舞》就成为指定曲目。
从《长安十二时辰》上元节,了解唐代三大乐舞,艺术成就让人惊叹
文章插图
《旧唐书·音乐志》这样记载:“于是起居郎吕才以御制诗于乐府,被之管弦,名为《功成庆善乐》之曲,令童儿八佾,皆进德冠,紫袴褶,为《九功》之舞。冬至享宴,及国有大庆,与《七德》之舞偕奏于庭。”《九功舞》成为仅次于《七德舞》的唐代第二大舞曲。
按照唐代史学家的观点,《七德舞》传达的是一种尚武精神,而《九功舞》则体现了以文治国的理念。唐朝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基本实现了天下安定的大好局面,军事斗争已经不再是中央政府的中心任务,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和繁荣文化成为唐王朝的主要工作。
《九功舞》不但在主题思想方面与《七德舞》不同,而且它的艺术形式、表演方式也与《七德舞》有所不同,它的舞者只有六十四人,人数基本上是《七德舞》的一半。另外舞者的衣装也以华丽色调为主,体现了初唐时期的社会繁华。音调以西凉乐为主,舒缓娴雅,也与《七德舞》的擂鼓征战大有不同。
从《长安十二时辰》上元节,了解唐代三大乐舞,艺术成就让人惊叹
文章插图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一度下令把《七德舞》和《九功舞》废止,不让在朝廷里演奏。他的理由是《七德舞》的画面他不忍观看,《九功舞》也不是雅乐,没有必要再演下去。但宫廷不能没有舞乐,显得也没有生活情调和气氛。于是,唐高宗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亲自编创了《上元舞》。上元是唐高宗的年号,用年号做乐舞名,显示出唐高宗自己独创乐曲的个人所好。
《上元舞》的舞者有一百八十多人,舞者的服饰有五种颜色,象征五元之气。整个《上元舞》有十二个乐段,分别是《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分》、《九宫》、《十洲》、《得一》、《庆云》。这十二个乐段相互演奏起来如行云流水,非常连贯。场景也非常宏大,很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