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巡曾踏上这条晋赵古道——《武安风土记》注解(七)

秦始皇东巡曾踏上这条晋赵古道——《武安风土记》注解(七)
本节,我们重点解读《武安风土记》中记载的道路和邮铺,《武安风土记》虽然重点记叙了古代武安的邮铺,略写了道路,我们解读时,着重加上对武安8条古道的解读,给大家一个完整的认识。
【原文】
邮铺之设,藉通道路。
总铺县南,分铺四布。
南抵磁州,合计五铺。
宋庄粟山,野河恭顺。
与夫流泉,屈指可数。
西抵涉县,乃有七铺。
午汲白石,玉峰固镇。
阳邑徘徊,暨十里店。
安设铺兵,传递公文。
秦始皇东巡曾踏上这条晋赵古道——《武安风土记》注解(七)】今多废驰,名目空存。
幸有汽车,往来便利。
铁轨距县,只六十里。
南至汉口,北达帝京。
一日千里,消息通灵。
电报邮政,相辅而行。
神仙仿佛,缩地有鞭。
如德律风,运用尤灵。
千里万里,犹在户庭。
桥梁之设,无关重轻。
民未病涉,用利遄行。
率多捐献,姑阙其名。
秦始皇东巡曾踏上这条晋赵古道——《武安风土记》注解(七)
文章插图
图1、武安城南玉带桥(1930年)
【注释】
(1)
废弛(fèichí)
:指废弃。
(2)
缩地:
相传东汉时费长房有神术,能收缩土地,将千里外的景物展现眼前。
(3)
有鞭:
指秦王鞭石。传说秦始皇欲渡东海观日出,想用石头建桥,石头动之不迅,神人鞭之,致石流血。
(4)
如德律风:
电话的telephone的音译。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5)
病涉(bìngshè):
苦于涉水渡川。
(6)
遄行(chuánxíng):
犹速行。
秦始皇东巡曾踏上这条晋赵古道——《武安风土记》注解(七)
文章插图
秦始皇东巡曾踏上这条晋赵古道——《武安风土记》注解(七)
文章插图
图2、武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解读】
本节重点记述了邮政驿站和道路桥梁。
武安的邮政事业最早记载于明代嘉靖年间出版《武安县志》。当时,武安县内设递铺,专门用于公文和信件的传递,总铺设于县城,乡村共有两天线路。
一条线路是南路,通往磁州,也就是现在的磁县。共有5站,即宋二庄、粟山、恭顺(今北安庄乡东周庄村)、野河铺(今淑村镇铺上村)、流泉铺。
另一条线路是西路,通往涉县。共有七站,即午汲、白石(下白石),玉峰(今玉泉岭)、徘徊、固镇、十里店(今什里店)、阳邑。
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905年,武安废除了驿递铺舍,在县城开设邮政代办所,当时隶属山西省,不久称邮政分局。同时开展电报业务。直到1914年,改属河南省,为二等局,由于武安商帮的兴起,带动了邮政事业的发展,邮政分局开通了村镇邮路,并开展汇兑业务。所以,《武安风土记》的作者用了夸张3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清末邮电事业的发展,“神仙仿佛,缩地有鞭。如德律风,运用尤灵。千里万里,犹在户庭”。
邮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道路。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清末时武安的道路情况。
武安环境皆山,太行余脉,盘亘全境。西部崇山竦峙,沟壑纵横;东部丘陵起伏,沟崖相间。
自古以来,武安人民就有修桥铺路的优良传统,并将修桥铺路作为第一大善事。
早在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武安的先民就在洺河两岸并山作邑,开辟道路。
春秋战国时期,穿越武安的晋赵古道成为东西交通大道,建造了“
峻极关高
”的峻极关和“
飞磴盘云
”的黄泽关。著名的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借助这些道路行军运粮;秦始皇东巡由武安至上党(今长治)也曾踏上这些古道;武安生产的小米、冶炼的铁器也从这些古道上送往各地,武安的商帮从这些古道上走向全国各地。在这些古道上,由西向东也形成了阳邑、固镇、午汲、店子、武安等古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