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看到好书不激动了?

现在看到好书不激动了,并不是不想看,而是真的没有那种相见恨晚并一见钟情的感觉了。
 为什么现在看到好书不激动了?
文章插图
学生时代看到好书就买,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家里大人支持,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就无条件支持。我买书的时候不管对学习有没有帮助,只要一见钟情就当机立断,掏钱买下,从不吝啬。那时候买了不少的文学类图书,竟然连《辞海》、《三希堂法帖》都买下来了。虽说父母是双职工,但我一个劲儿地买书父母也是要时常劝说的。到了大学,还是改不了买书的积习。虽说大学图书馆有不少好书,但借起来有时间限制,不能细品,有时候还得抢着借,不然就真的“僧多粥少”了。于是就要在节假日,伙同几个爱书如命的搜书癖同学到各大书店、旧书摊去网罗旧书,好比到河里捞鱼,捞到一条就很惊喜。有时候旧书摊主人以很便宜的价格就把一套名著卖给我们。我们背地里还说他不识货,或者说他是个傻瓜呢。或许,在人家商人眼里,我们才是地地道道的傻瓜呢!
那时候书的定价比较高,买旧书可以少花钱。在旧书摊我买过《全唐诗》、《全宋词》全套旧书,上面都印着某某图书馆的印章,只是书的纸张旧了点,但里面却是全新的。当时好像搜到了宝贝,到处去炫耀,馋得几个书虫都来借。还有六七十年代的书,定价极其便宜,有的只有几毛钱,卖书的却要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物价真的涨了不少。到现在再看,真的不能同日而语了。物价又翻了几倍,书的价钱也真的让人不敢看了。
 为什么现在看到好书不激动了?
文章插图
或许读书多了,就对好书失掉了初恋的感觉。现在再遇到好书就有点慢慢消磨的意思,没有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了。是不是读书多了就充实了不少,品味也就高了不少呢?就好比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就不再对美食保持浓厚的兴趣了?抑或是,现在的好书真的不多了?当年读《白鹿原》和《丁庄梦》的时候真的一头扎了进去,到现在陈忠实已经故去,阎连科也已经成为大家。再去读他们,似乎有了深度,却缺少了新鲜感。而这种缺少新鲜感的阅读却是十分危险的,也是要让人时时警惕的。
现在自己挣钱了,就要省着花。见到好书,先看价格,问打折力度,颇费踌躇之后,再决定到底买还是不买。很多自认为的好书价格不菲,也就没买,记下书的名字,到网上看免费版。但大多没有到网上搜的时间,或者有时间竟不去费事了。有时候在网上偶尔看到一本好书,下载的时候要掏钱,免费看只能看一两节,也就作罢。因为我知道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和共享,免费才是互联网商业的正途,也就不掏钱了。好书有的是,干嘛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啊?
 为什么现在看到好书不激动了?
文章插图
说到底,读书人还是挣钱少。挣钱多的大部分不读好书,都是“汲汲于富贵”之辈,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曾经看到鲁迅写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说的“君子固穷”之类的含混话,觉得不通事务,迂腐可笑。到现在,怎么想怎么像是在写读书人,而这类人真的成了经济高速发展主体中的另类了,或者叫做“边缘人”也是恰如其分的。
为什么现在看到好书不激动了?】看到好书不激动了并不悲哀,悲哀的是竟没有好书让人激动了,或许是时代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