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蜀国的灭亡:再论将才的匮乏

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必然是人才涌流的时代;一个一蹶不振的时代,则必然是人才匮乏的时代。一个国家,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人才的聚集程度,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浅谈蜀国的灭亡:再论将才的匮乏
文章插图
西蜀政权之所以最终没能问鼎天下,就很突出地反映了这个历史逻辑。(一)将才匮乏一个国家对外的攻伐、防守,都必须依靠一批文武双全的大将来完成。魏国前期有张辽、徐晃、曹仁、夏侯;后期老将张颌尚在,还有郭淮、满宠、郝昭、邓艾;东吴则前期有周瑜、甘宁、吕蒙、徐盛;后期又有丁奉、陆抗等等。这些人,都是大将之才。相比之下,蜀国的将才显然就少多了。蜀国前前后后,真正发挥了作用的大将之才,无非只有关羽、魏延、姜维三人而已。大将的匮乏,可见一斑。下面具体的来谈谈蜀国将才的匮乏。一、前期·荆州将领的匮乏刘备、诸葛亮先后统兵入川,留关羽镇守荆州。就关羽镇守荆州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本无多大问题。就刘备刚刚入川时的情况看来,一者关羽勇谋兼备,是刘备多年的老部下;二者关羽曾效力于曹操,曹军上下很多人都熟知其勇猛、忠义。更何况此时刘备虽然表面上将领如云,实际上也不可能让其他人来担任荆州的镇守了。张飞性情刚烈,缺乏大局观念,本非镇守一方、独当一面之将(后来连个汉中太守都没混到);黄忠年事已高;魏延资历太浅,难以服众;赵云这个警卫大队长纵然有些智谋,但恐怕根本不在刘备、诸葛亮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就只有关羽留守荆州了。
 浅谈蜀国的灭亡:再论将才的匮乏
文章插图
但这只是刘备夺取西川之前的情况。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情形发生了改变。西川之战,刘备收降了大批四川文武。光论武将,就有李严、孟达、严颜、陈到等人;魏延、刘封此时也已经成熟起来,能够坐镇一方了。而荆州的关羽,本来地域、兵力就不是很多,再加上关羽部下只有廖化、麋芳等一干平庸将领,也只有马良有些谋略而已。更何况此时吴蜀关系剑拔弩张,有一触即发之势。再这种情况下,荆州重地依然只靠关羽一人镇守,更何况关羽本人又有些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荆州的丢失便已成必然。此时虽然不能说不应该再留关羽守荆州,但不给荆州增添力量、依然让关羽一人独挑镇守荆州的大任,显然是失误的做法。不久,吴魏暗中联合,共伐关羽。曹仁、徐晃犄之于前;吕蒙、陆逊袭之于后。关羽败亡,荆州重地就此丢失。这对于后来的诸葛亮伐魏等等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荆州将领的匮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二、后期·北伐将领的匮乏诸葛亮伐魏,收降了名将姜维。部下大将魏延、马岱、王平、吴懿、张翼、廖化等等。但真正算得上大将之才的也只有姜、魏二人而已。诸葛一生唯谨慎,他在用兵方面也善于稳扎稳打,因而拒绝了魏延的建议。而蜀军的内部,魏延、杨仪争权夺利,魏延虽智勇兼备,却蔑视同僚,性情高傲,最终导致内部自相残杀。一代名将魏延,一生出生入死,就这么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再看看此时魏国,除了他的死敌司马懿之外,尚有名将曹真、张颌、郭淮等等,兵马众多,相比之下,蜀国的将才也还是极度匮乏。至于王平、吴懿等人,虽有一定的将才,但实力有限,与张颌、司马相比,自然难以同日而语。至于姜维伐魏的时候,连王平、吴懿这样的人都已经死去。仅存的一班武将中,张翼资格虽老,却又受姜维钳制;宗预、廖化胸无大志,一心明哲保身,没有上进之心。与素善权谋的司马昭、邓艾、钟会相争,不管是陇西攻防战和最后的灭蜀之战,蜀国的灭亡都是成了必然。
 浅谈蜀国的灭亡:再论将才的匮乏
文章插图
(二)谋士短缺相比起武将争夺天下而言,在前方则出谋划策、居后方则治国安邦的谋士同样不可或缺。在这方面,魏国,先期不论(数不清了),后期钟繇、陈群、高柔、贾逵等等,虽然不及诸葛亮,但也都是善于富国强兵的大器之才。吴国则有顾雍、陆逊这样的能臣先后为相。而蜀国,先期刘备争夺天下时尚有诸葛亮、庞统、马良、法正等足智多谋的谋士。可后来,庞统、马良先后殒命沙场,法正英年早逝。难得的一个名士马谡又丢失街亭亡于狱中。从此之后,蜀国基本上就靠诸葛亮一人撑着。而诸葛亮一死,则就后继乏人了。费袆、蒋琬之辈,本来就是诸葛亮的班底,本领自然相去甚远。蒋琬、费袆执政期间就都是内无建树、外无殊勋。其他陈震、向朗、杜琼、许慈、来敏等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不过只是儒者书生,若论定国安邦之才,恐怕无一足称。唯一的一个邰正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后人王夫之也曾经评论说:“虽若费袆、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崔啖、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足见蜀国谋士的短缺。(三)用人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