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

《耍孩儿·骷髅诉冤》中云:“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古人以为,人死后埋入土中才算死得其所,家属才会觉得心安。一般来说,古代葬俗因时代、地域不同而各有差异,分为土葬、火葬、水葬等。不过,对那些身份尊贵、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而言,只有土葬才是最有面子的,为了让家人死后也过得舒坦,他们还会在墓中放入一些珍贵的陪葬品。
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
文章插图
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专家在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发现了一个保存完整的墓葬,经过简单挖掘之后,一个深度为2.9米的长方形竖井坑(墓室)呈现在众人眼前。后来,考古专家又细心清理了位于上方的填土,随着夯土的减少,土层也薄了许多,埋于最前方的墓志铭率先被挖掘了出来,紧接着,便是一个造型精美的殿堂式石棺。
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
文章插图
根据墓志铭和有关文献得知,墓主人叫李静训,乃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当然,能被单独下葬也足以说明她身世不凡,北周骠骑大将军李贤便是她的曾祖父。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除了这一层身份外,她的祖父李崇也是一代名将,年纪轻轻就跟随在北周武帝身边。后来,北周灭亡,李崇又被隋文帝杨坚收入麾下,几番出生入死之后,他官拜大柱国,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
文章插图
可以好景不长,开皇三年(583年),李崇却在抗击突厥的战争中以身殉国了,时年48岁,还没来得及享受人伦之乐。李崇死后,儿子李崇,也就是李静训的父亲继承了先辈的荣耀,杨坚感念李崇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不但把李崇视为己出,还从小就把他养在宫中,赋予了他独一无二的尊贵地位。
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
文章插图
《隋书》中说:“(李敏)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后来,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婿,在几百人之中,她一眼就相中了器宇轩昂的李敏,李敏能文能武,背景不凡,气质出众,能被选中实属情理之中。入赘皇家之后,李敏被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比父亲李崇的地位还要显赫。
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
文章插图
作为李崇的女儿,李静训则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史书记载道:“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遗憾的是,在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却因病去世了,年仅9岁。于是,皇室就给她单独办了一个葬礼,其风光程度自然不言而喻。1300多年后,考古专家打开了棺盖,没成想,首先映入眼帘便是刻在棺盖上“开者即死”4个大字。
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
文章插图
隋9岁女童墓葬出土,棺盖刻“开者即死”4字,考古人员变了脸色】见到这4个字,考古人员的脸色变了,当然,他们绝不是害怕,而是激动。如此明晃晃的“诅咒”,说明陪葬品丰厚无比。果然,揭开一块早已残朽的丝麻织品(被子)之后,散乱的人骨和随葬品便出现了,陶俑、玉石项链、金镯子、邢窑瓷器简直数不胜数。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李静训的脖子上的宝石项链,最下方的那颗鸡血石经过千年时间,仍鲜艳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