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二 )


诗词歌赋|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外明代“窗户纸”的普及 , 也有赖于榨油技术的进步:纸要想做到抗风防水 , 关键是要涂上油 , 变成“油纸” 。所以用纸来糊窗 , 难度不止是“纸贵” , 更有“油贵” 。明清年间时 , 南方的桐油产量大为增加 , 用桐油制成的油纸也成了日用品 , 北方虽然桐油产量少 , 但豆油也更普及 , 榨油技术也更成熟 。于是“窗纸”也就从富人家正式走出来 , 成了老百姓家窗户上离不开的宝贝 。
这样的纸 , 会不会带来“被偷窥”的风险?其实 , 古人之所以用“油纸”来糊窗 , 正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纸张涂上了桐油 , 一大变化就是透光性更好 。正如明代学者方以智的评价:“窗纸 , 檐窗畏漂雨 , 用桐油则耀目” 。这样既防水又透光 , 自然能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别说用来制窗纸 , 就连古代的灯笼 , 也往往用油纸为原材料 。这样坚韧防水的纸 , 别看透光 , 但想要偷窥?怕是也不容易 。
诗词歌赋|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也正是因为油纸的这些好处 , 所以从明清到近代史上 , 油纸曾长期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糊窗户”材料 。清朝年间 , 北方的窗户纸被叫做“红辛纸” , 往往需要从南方买进桑皮棉杆皮来制造 , 在寒冷的东北 , 涂抹了豆油的“红辛纸”往往会糊在家家户户的窗外边 , 用来对抗每年极寒的天气 。“东北三大怪”里特别有名的一条 , 就是“窗户纸涂在外” 。
至于我们今天熟悉的玻璃?虽然近代年间时就进入中国 , 但真正普及起来 , 彻底取代窗户纸 , 却还要等到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 。以这个意义说 , 为什么纸会成为“四大发明”?不止因为它成就了多少文人笔下的风花雪月 , 更因它作为一项民间代代演进的智慧产业 , 佑护着苦寒岁月里的中国老百姓 , 度过了多少冬天 。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建筑中天然糊窗材质的应用及其发展》、《糊窗纸史考》、《造纸史话》、《宋代四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