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当上“导师”,有人瞩目就好?


 郭敬明当上“导师”,有人瞩目就好?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pixabay)
读郭敬明的《小时代》时我还处于故作深沉的青春期末端,但还是没忍得下去字里行间令人发指的矫情。用李诚儒老师的话形容,我当时的阅读体验就是“三如”,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真不是我装,那会儿我对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分都很懵懂,谈不上什么文学鉴赏力。所以我一度完全不理解郭敬明持续不断的走红,直到被一个前辈一语点拨:何苦按作家的标准评判郭敬明呢?他是个文化商人啊。
终究还是我“幼稚”了。纯粹从商品的角度看郭敬明的小说、他做的一系列青春文学杂志热卖,逻辑上就自洽得多。但这能让人心里好受些了吗?似乎也没有。
要说郭敬明的最硬的硬伤,那一定当属抄袭。2006年法院就已经判决了抄袭成立,但他一直梗着脖子没认错。以至于之后每每出现热点著作权纠纷案件,他就会被捞起来叨叨一遍,比如前几年于正被琼瑶告的时候。
郭、于二位这些年在影视圈混得风生水起,还在综艺节目里当起了演员们的导师,惹得圈内叔不可忍、婶也不可忍。几天前一百多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合签名,抵制郭敬明和于正,据发起者之一汪海林说,这事儿没啥组织策划,却一呼百应。而且不多久,就有第二批联名者跟上。
联名抵制的观点很明晰:郭、于二人在被法院判定抄袭的情况下,从未检讨过自己,为业界所不能原谅;更可气的是,网络平台、电视台还将这两个人“奉为导师”,纵容其贩卖“成功学”,影响恶劣、给青少年树立了很坏的榜样。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也无需多加注释了。不过有个真相业内人士可能不便点得太破:要不是郭、于二人无可抵赖的“黑历史”,他们还真坐不上“导师”席位。不然,你以为他们凭啥和一流演员、一流导演平起平坐?靠作品吗?
还有一个更残酷的问题:普通观众真的在乎他俩的污点么?道德上、情感上当然不认同,除非是脑残粉。但当人们发现他俩人模人样地挥斥方遒,更可能的反应是去看看他们究竟“在作什么妖”,而不大可能是大义凛然地抵制。人都是好奇宝宝嘛。更绝的是,当吃瓜群众闻风而来,看到的是郭敬明被怼得花容失色、被骂得泪如雨下的场面。别不承认了,你心里难道不会暗爽一下?就仿佛看到职场上最爱搞小动作、却偏偏顺风顺水的那个同事,终于遇到了克星一般。你看,“吸引力”这就来了。“审丑”也是人性使然,不然为啥能出圈的是“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这样的“业务灾难”?漂亮又出众的小姐姐努力练习的样子不美吗?“丑角”被强捧成“权威”,“你看不惯我却灭不了我”,比起正经的“大佬”正经探讨业务,不更有戏剧效果?把心直口快的前辈和巧言令色的郭敬明搁一块儿,不就是等着看他们擦枪走火?在撩拨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低级趣味方面,平台和节目制作方都是专家。只是瘫在沙发上只图个乐的我们大家,多半懒得去计较这些。
“有人瞩目就好,别管大时代小时代”,这是郭敬明给电影版《小时代》的主题歌写的一句词。“有人瞩目就好”恰是平台和资本的基本逻辑。话题就是流量,流量就是一切。本质上,是娱乐消解了一切。
《黑镜》第一季第二集构建了一个未来的世界:人们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日复一日踩单车,以此赚取赖以为生的“点数”。所谓生活,不过是垃圾的食物、肤浅的娱乐节目。男主为了让他所暗恋的女孩摆脱这种生活,倾尽所有“点数”送她去选秀当歌星,女孩却最终在“评委”的诱惑下堕落为色情演员。愤怒的男主以刀抵喉站到“评委”面前慷慨陈词、表达抗议,却被误解为一场脱口秀表演。这时最讽刺的转折发生了,此时整个“世界”中唯一尚存一丝人性的男主,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约,从此开始日复一日的“自杀表演”。
幻想世界的运行逻辑一言以蔽之,就是娱乐至死,不求真善美,只求感官刺激。现实中“审丑”的话题生产思路其实与之享有类似的气质。万物皆可娱乐,无所谓伦理是非。郭敬明、于正们只不过是“美丽新世界”里最如鱼得水的上等居民。只是和被动加入、几乎是“工具人”的《黑镜》故事主人公不同,这二人更主动,戏足够多,羞耻心又足够少。郭敬明热衷于“单纯少年”的人设,当初对官司败诉的感想是,受到了来自“成人世界”的一再伤害;于正在栽在琼瑶奶奶手上之前,言之凿凿没有受到过处罚,所以抄袭不成立,“借鉴”而已。这种制造话题的“天赋”和丛林法则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