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大秦赋》这些剧情你看懂了吗( 二 )


腰间挂玉有何寓意
不只在《大秦赋》,在一些古装历史剧中,我们常看到古代男子腰间都挂着玉。与现代人对玉的装饰和审美功能不同,古人对玉的寓意更多的是赋予道德功能。
 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大秦赋》这些剧情你看懂了吗
文章插图
古代男子腰间挂玉源于玉的品格,常以玉比拟君子的品格。《诗经·小戎》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说起君子,应当温和亲切,品格如玉。《说文解字》中总结了玉的5种品性:润泽以温,内敛含蓄,质地通透,表里如一,声音清脆且有硬度。在专家看来,古人以此对应人的品德为仁、义、智、勇、洁,这也成为君子追求的最高道德标准。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现代人喜爱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腰间挂玉还是一种礼仪制度。《礼记·玉藻》中写道:“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大秦赋》这些剧情你看懂了吗
文章插图
在古代,佩玉往往不是单块玉,还有许多组件,所以也称为“组玉佩”。《礼记》的意思是说,佩玉只有在不快不慢的步伐下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也时刻提醒佩玉的人无论走路还是坐车,动作和姿势都要温文尔雅、不紧不慢。另外,玉佩撞击的声音很远就能听到,以此比喻君子的行为光明磊落,不存在偷听或偷看行为。所以,在古代,佩玉也是通过外在手段加强人的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玉的使用和象征范围更为广泛,虽不如古代那样强调道德之崇高,但常用玉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比如亭亭玉立、抛砖引玉、金科玉律、金玉良缘等。可见,以玉来形容的人、事、物等,更多的是褒义和赞美。
 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大秦赋》这些剧情你看懂了吗
文章插图
“交杯酒”最早是怎样的
在《大秦赋》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涉及礼仪的场面,比如秦公子嬴异人的冠礼和婚礼。中国早期的礼仪文化是怎样的?
冠礼起源于周代,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成人礼。《礼记》记载:“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冠礼是礼仪的起点,男子到了20岁或22岁左右,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他举行一定的仪式,他的成年地位获得承认。
据史书记载,秦国传统的冠礼一般在22岁举行。行冠礼时,要加冠3次,称为“三加”。3种不同物件的冠代表不同的含义,第一次加缁布冠(类似一块黑布),代表加冠者享有治人的权力;第二次加皮弁(白色鹿皮缝制的帽子),代表加冠者要参与兵役;第三次加爵弁(色如雀头,赤而微黑),代表加冠者有在宗庙里参加祭祀的权力。
 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大秦赋》这些剧情你看懂了吗
文章插图
在《大秦赋》中,就着重展现了“加三冠”的过程。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冠礼最重要的环节。古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加过冠礼之后,加冠者就有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力了。
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大秦赋》这些剧情你看懂了吗】剧中还展示了子楚与韩霓喝合卺酒的场景,这是一种婚礼的礼仪。卺是一种瓠瓜,又称苦葫芦,味苦不能食,多用来做瓢。在古代,结婚时人们把它当作盛酒器。合卺始于周朝,仪式中一般将一个瓠瓜剖成两个瓢,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同饮一卺,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到了宋代,这一礼节发展成了交杯酒,《东京梦华录》记载:“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而婚礼上喝交杯酒的形式一直保留至今。
 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大秦赋》这些剧情你看懂了吗
文章插图
其实,喝合卺酒不仅传达了夫妻二人永不分离的寓意,还有更深的含义。古时的酒都由自家用粮食酿造,酒精含量低,味道香甜可口,类似于酒酿、醪糟等饮品。将新人父母酿下甘甜的酒倒入两瓣苦涩的葫芦瓢中,寓意夫妻二人从此同甘共苦,患难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