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挟持下的Soul,是一亿年轻人的伊甸园or屠宰场?


流量挟持下的Soul,是一亿年轻人的伊甸园or屠宰场?
文章插图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漂亮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在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这样感叹。
如果你对这个句子以及这个作家和他的作品表示陌生,那么换一种翻译你可能会立马熟悉起来: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中文版的衍生曾经迅速火爆了网络,被无数网友转发评论。一夜之间,好像所有人都变成了但丁,疯狂的在互联网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贝雅特丽齐。
乔布斯曾经说过“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心里面最理想的soulmate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一些陌生人社交软件纷纷打起了类似“跟随灵魂找到你”的旗号,试图通过收集用户的兴趣爱好等一系列基本内容,再运用智能匹配算法寻找到所谓的灵魂伴侣。
而在这些软件中,曾有着被网信办下架、合伙人被批捕等诸多黑历史的Soul,算的上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灵魂匹配=拉郎配?
人生如戏。在现实中社交场合,每个人扮演的可能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角色。一身疲惫回到家的你,迫不及待脱掉的不仅仅是穿着的外套,还有脸上时时刻刻粘着的那副面具。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苏勒说:“我们需要一个公共的自我来引导家人,朋友,同伴和同事的社会世界。”“但是我们还需要一个私人自我的内部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思想和感觉,而不受外界影响,而在这里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心理。”
Soul的出现好像很快弥补了这一块的空白。Soul声称推出的智能匹配算法能够一键推荐用户可能喜欢的人和内容。而匹配的根据则是在注册成功后填写的那份灵魂测试题。
笔者发现Soul的灵魂测试目前包括初阶、进阶、深层3套总共64道选择题的人格测试题,每道题分别有两个选项。可是选项的设置让用户产生了“选择困难症”:有的题目,选项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很多用户觉得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状态,而自己似乎处于两者中间的位置,不知道该选哪个;还有的题目,两个选项并不是互斥关系,而这就导致用户被迫只能随便选择一个草草了事。用户纠结矛盾的情况频频发生,这种条件下获取的最终测试结果并不能准确反应用户的真实情况。
Soul的主要交友方式包括四种:瞬间广场、灵魂匹配、语音匹配以及群聊派对,每个用户都能看到其他用户和自己的匹配度。如果忽略之前测试题不严谨的瑕疵,按照Soul的理论来说,两个人的匹配度越高,也就意味着性格、三观以及爱好相对一致,或者在性格上互补的部分。所以无论如何,高匹配度都意味着用户被匹配到的对象是符合自己的期望值的,和自己能有一定灵魂上的共鸣,如此也才能对得起Soul打出来的“跟着灵魂找到你”的旗号。
可事实真的如Soul说的那样,能够轻易的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吗?
笔者接触的多位用户朋友普遍反映匹配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种结果,既是Soul的测试题不严谨所造成的,也存在一定程度上更深层的社交现实因素。
一位男性朋友曾在Soul上使用了“灵魂匹配”功能,这个功能能够自动给用户配对匹配度高的异性用户。可是这位朋友在进行一番接触以后却对匹配到的“灵魂伴侣”不甚满意:“匹配的3个人爱好都是文学,可当我跟她们聊起《堂吉诃德》的时候她们却大多都很不耐烦。一问才知道,3个女生中,只有1人是大专学历,另外2人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我承认这样的聊天话题是有一些直男,但学历水平差距很大的情况下,我也很难跟她们产生共同的想法,更别提所谓的灵魂伴侣了。”
学历并不能代表什么,但相同的受教育程度对于“灵魂”的匹配度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过笔者观察过Soul的个人标签,这里面并没有留给用户展示学历的空间。而一开始并不严谨的三套灵魂测试题,更只是基于性格和三观的测试,和灵魂的有趣程度也毫无关系。几个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必然会导致不少用户对匹配结果不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