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我爹当初打仗冲锋总慢半秒,结果39人参军仅他一人活下来

马未都,当代著名文人、收藏家、文物鉴赏家,他下过乡、插过队、进过工厂、当过编辑,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人们都说青春易逝,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青年时代,但马未都却不同,他人生之路在30来岁才开始找准真正的方向,之后越走越顺畅。
马未都:我爹当初打仗冲锋总慢半秒,结果39人参军仅他一人活下来
文章插图
1996年,马未都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从此后一边写书,一边专注文物,现在还时不时上个节目,人到中年活得有滋有味,堪称一代传奇。不过要说传奇,马未都的父亲也不遑多让,39人去参军仅他一人活了下来,究竟是运气还是其他?
马未都的父亲名为马丹林,1926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海岛上,家中世代捕鱼为生。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列强船只时不时就来到中国海域撒野,同时各路军阀也打得不可开交,直系军阀跟奉系军阀就爆发了好几次战争,东北海军跟渤海海军同样在海面上厮杀不断。
马未都:我爹当初打仗冲锋总慢半秒,结果39人参军仅他一人活下来
文章插图
面对此情此景马丹林的家人自然不愿意孩子继续以打渔为生,时局如此动荡,别真一不小心就一去不返了,因此家中扣扣搜搜从牙缝中省下了一点钱,马丹林的父亲开始背着6岁的孩子去读书。
在当时读书人非常难得,且受到众人的尊敬,人人都知道马家出了个读书特别能耐的后生,放清朝妥妥能考个状元,因此马丹林18岁那年就成为了当地的教书先生,每天授课,闲时看看书,日子过得悠闲又体面,直接改变了全家人的地位。
马未都:我爹当初打仗冲锋总慢半秒,结果39人参军仅他一人活下来
文章插图
这一切都被日本人的炮火改变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人心存侥幸,以为日本只想占领东北,那么从这一刻开始,从随之而来的惨烈无比的淞沪会战开始,所有中国人终于明白,这是一场属于四万万人的浩劫,没有任何华夏儿女能够幸免。
马未都:我爹当初打仗冲锋总慢半秒,结果39人参军仅他一人活下来
文章插图
在眼睁睁看着弟弟被日本的鱼雷炸死后,马丹林毅然决定放弃原本优渥的教书生活,选择投身军队端起枪支,保卫自己的国家跟亲人。马丹林始终只是个文弱的书生,过去那么多年他一直都没干过什么体力活,因此在冲锋陷阵的时候总是比战友们慢半秒。
按理来说这种体力不支的士兵,在战场上很难生还,可一队39人去参军,回来的只有他一个。为何这个向来都是端着笔杆子的书生能活到最后,是因为运气吗?马未都在谈及父亲时表示:我爹虽然打仗总是慢半秒,但他可是个智兵。
马未都:我爹当初打仗冲锋总慢半秒,结果39人参军仅他一人活下来
文章插图
马未都:我爹当初打仗冲锋总慢半秒,结果39人参军仅他一人活下来】啥叫智兵?打仗时不一味冲锋,有战术有规划的士兵才叫智兵。马丹林知道自己体力不如旁人,但他读过那么多年书,脑子转的快,面对敌人时总知道怎样躲藏才能保命,怎样攻击最为有效。马丹林能成为唯一活下来的“独苗苗”,是运气也是实力。
后来新中国终于成立,马丹林去了空军,之后有了马未都。马未都虽然没有从军,但他倒是继承了自己父亲会读书的天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