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为何如此痴迷女鬼怪谈?】最近看了几部带有“恐怖色彩”的小说,他们的共通点是对民间的鬼神信仰有所描写且均为女性,而不同点在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有的“女鬼”英勇善战;有的“女鬼”风情万种;有的“女鬼”优柔寡断;有的“女鬼”钢铁意志……
文章插图
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在相同的“女鬼”形象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性格色彩?其实,是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造成的。
简析一:《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婴宁”
在蒲松龄笔下的婴宁,起初是一个爱笑的女子,但是最后却落得个“不复笑”的境遇。婴宁喜笑:因她生父是人,生母是狐,长期由鬼母所教养,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乱山幽谷之中,不经世俗污染,特定环境养成了她不解人情,不谙世事的纯真痴憨天性;这也是蒲松龄对当时社会人物形象的愿望。婴宁不复笑:因丈夫遇妖,王母斥责,她担忧家人,终不再笑。
这一转变是婴宁从大自然的状态转入世俗社会后的结果,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邪恶势力,世俗顽固。即使再美好纯真的人,也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消失殆尽了。
简析二:《王魁负桂英》传统戏剧里的“女鬼”—敖桂英。
在《王魁负桂英》中,敖桂英作为女鬼代表人物将中国“女鬼”形象体现的淋漓尽致。桂英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爱憎分明的,为了心上人王魁赴京赶考,倾财相助,鼎力支持。最后王魁却娶了崔国相之女。桂英遣仆送信,却被王魁当厅逐出。桂英愤极自刎,发誓将索命报仇。
文章插图
从桂英变“女鬼”这一故事中,反应了当时社会存在一种富贵和权利的诱惑,使一些意志薄弱的读书人,抛弃下层旧知,迎合阶层人民的社会价值取向,甚至做出有伤伦理道德的事情,导致被遗弃的痴心女子鸣冤。
以上两个作品文人都是从通过描写“女性”变鬼魂的形象从而揭露了一种社会现象,不得不说,古代文人笔下的“女鬼”形象是各异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本次ViaX盐趣的讲座将带大家具体了解古代文人为何如此痴迷女鬼怪谈,简析烛影下的浪漫和诱惑,进而剖析历史上女性形象和文化变迁。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