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他为出版事业六次流亡( 三 )


《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他为出版事业六次流亡
文章插图
1942年9月23日,中秋节刚过,邹韬奋打点简单行囊,离别梅县,生活书店也来人,陪韬奋先生化妆成商人绕道到上海,再在生活书店的张锡荣与德和公司的陈其襄老板帮助下,韬奋和一位老太太、一位中年妇女装扮成夫妻送岳母回老家,向苏北根据地转移,这是邹韬奋一生中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流亡。
到了苏北,韬奋先生耳病越来越严重,他忍着耳痛给官兵演讲,有时备课一边写一边自己按摩;每次痛,都用德国的止痛药止痛,继续行军、继续演讲。新四军医生诊断,他的耳病不太像中耳炎,让他去新四军的战地医院检查。在苏北三师,贺绿汀发现韬奋先生吃一片德国狮牌止痛药已经止不住痛,而且药就要吃完。黄克诚报告了上级,陈毅同志作出“速派同志重新护送韬奋先生回上海治病”的决定。黄克诚拿出了五千元伪币做路费,让贺绿汀送他到一师。粟裕师长再次见了韬奋先生,给韬奋先生一张两万五千元的支票,另给贺绿汀五千伪币作路费,送韬奋先生去上海治病。
韬奋先生是被国民党通缉的人,到了上海,生活书店的图书公司已被查封关闭,他只能化名住院。妻子和儿女都还在广西,陈其襄做他的担保人,住院签字。为了避开国民党特务追杀,五次转院。手术后韬奋先生的病并没有好转,最终,他生命的时间定格在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学习“韬奋精神”主题日活动中,韬奋基金会秘书长张增顺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25周年,作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韬奋先生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一社,将新闻出版事业作为终身的事业追求。他心系国家与人民,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勇担社会责任,不顾自身安危,以笔代剑,积极奔走宣传抗战救国思想。毛泽东同志对“韬奋精神”曾做过精辟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纪念邹韬奋先生、学习“韬奋精神”,不仅是缅怀历史,更是为了用“韬奋精神”指引当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郑勇认为,“韬奋精神”的内涵一是坚持真理、追求进步,二是服务读者、奉献社会,三是倾心奉献、百折不挠。韬奋先生的一生经历,正如周恩来同志题词所揭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韬奋精神”倡导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他所开创的书刊互动的事业格局,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既是当年生活书店的特色,也是三联书店延承至今的传统。
《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他为出版事业六次流亡
文章插图
《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他为出版事业六次流亡】(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