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阴铿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
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
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
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
斗酒相逢须醉倒。
赏析
天宝十年(751),高仙芝改任河西节度使。此时,岑参暂驻凉州,结识了不少朋友。两年后,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年(754)岑参赴北庭途经武威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此诗写的就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老朋友的一次欢聚夜饮。诗中写了凉州的边域风光、民族杂居的习俗民情,更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豪气纵横,洋溢着盛唐的时代气息,体现出当时读书人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首先出现的是城头弯弯的明月,然后随着明月升高,银光铺泻,出现了月光照耀下的凉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随着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现了凉州城的全貌。盛唐时的凉州是与扬州、益州、广州、汴州等城市并列的第一流大都市,是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通都大邑。“七里十万家”,正是大笔淋漓地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凉州地处边塞,居民中多种民族和西域各国的人很多,他们能歌善舞,多半都会弹奏琵琶。不用说,在月光下,胡汉杂居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表现出另一番景象:不仅人烟稠密,而且胡乐盛行;地域的辽阔,风俗语言的差异,战争的恩怨,都未能阻隔胡汉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仍然是写琵琶声,但已慢慢向夜宴过渡了。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满城琵琶声,乃是指宴会上的助兴演奏。“肠堪断”形容琵琶声动人。“胡人”句是音乐的背景,“琵琶”句是对音乐的描写,而“风萧萧兮夜漫漫”则是空旷而又多风的西北地区的夜晚给人的感受。这种感受由于“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增强了,而琵琶声却随着萧萧的夜风在漫漫夜空回荡。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以上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艺术因素,运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格调,写出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域色彩。最后一句“风萧萧兮夜漫漫”,用了一个“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后面六句即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不再句句用韵。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即是顶针手法,又现见出情谊深厚。因为“多故人”,与诸友人见面离别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所以说“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花门楼”在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两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说时光在流逝,花门楼作证吧,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我们怎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时不我待,大家要赶快建功立业。“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一个“笑”字,写出岑参和朋友们的本色。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面对这个觥筹交错的难得机会,总得喝上几杯,总得比一比吧,怎能不为之醉倒呢!
这首诗把边塞的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全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不仅写出了那种月光照耀着的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着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勾勒出凉州繁华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场景。至于诗中所写的夜宴,更是兴会淋漓,豪气纵横。“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不是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更是爽朗豪迈的笑,它来源于对未来、对生活的信心。同样,末句“须醉倒”,也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这种醉是豪迈乐观的醉,是相知互勉的醉。从人物的神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盛唐时代强劲的脉搏。语言自然流畅,带有浓郁的边地特色,凸现出诗人向民歌学习的风格。
- 凉州区永昌镇:非遗传承从培养“娃娃徒弟”开始
- 水浒传|智多星吴用的结局:与宋江分道扬镳,从梁山军师变成经略判官
- 三国两晋南北朝|曹操为什么用很少的人去追杀逃往凉州董卓的几十万大军?
- 凉州诗词 阴山
- 我爱记诗歌|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青浦博物馆中有一本古籍
- 凉州贤孝《白马卷》考证与赏析
- 古诗词中常出现的“凉州”是哪?为何现在没有城市叫“凉州”?
- 江西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中的组织派系、各年度统计等情况
- 崔判官|崔吧只是一个判官,为何还敢在阎王眼皮底下作弊?你瞧他背后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