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就此成为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保密手段。收到信件的人如果看到封泥有被动过的痕迹,便可知该文件或已被人拆阅。封泥与公私文件都息息相关,可想它的使用数量之庞大。正因为如此,才有不少封泥经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还能留存到今天。
2017年5月16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公布了“右丞相印”“上雒丞印”“栎阳丞印”3枚秦封泥学术研究重大成果。其中,“右丞相印”是代表秦代最高级别的孤品官印,当时盖有这枚官印的信件,是呈送秦始皇亲自过目的重要文件,包括李斯在内的多位秦丞相都可能使用过这枚印章。这枚“右丞相印”秦封泥,是陕西文物普查中陶质文物的最高成果之一,为国家一级文物。比起一般的秦封泥,这枚“右丞相印”封泥更大一些、字迹更完整。它直径2.5厘米,上面有清晰的秦小篆。这枚秦封泥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
3 泥土铸就的美学篇章
文章插图
秦封泥颜色品相实录图
秦封泥的发现,让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勤曾颇为感慨:“这次世纪末秦封泥的重大发现,可以与云梦秦简的发现媲美,是秦汉历史、考古工作者做梦都不敢想象的收获。”
文章插图
秦封泥墨拓款式效果图
可以说,秦封泥是秦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是秦人用泥土铸就的美学篇章。“这批秦封泥,第一次完整地勾画出秦官僚机构的网络图,系统地揭示了一批鲜为人知的都邑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是后人研究秦历史、地理演化的一部‘活字典’。同时,它还第一次准确地提供了为数可观的秦官印及其模式,是我们今天建构篆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库’,并艺术地再现了秀丽挺拔的秦小篆,使之成为今人学习和临摹的范本。”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原馆长、秦文化研究会秦封泥专业委员会主任庞任隆说。
秦封泥上的文字结构方正平整,是秦代官方推崇的规范的“雅化”风格,引导印文书法趋向平整方正的生动体现。秦封泥文字虽然是在特定的方寸之间排列组合而成的,但文字内容相近的封泥,在布局上则显示出丰富的变化。如“左丞相印”和“右丞相印”,印文虽然都处在“田字格”中,但是排列组合相反,前者从左至右顺时针旋读,后者从右至左竖读。在方形、两字的印文中,秦封泥文字的线条挺拔刚毅。其字结体修长、纤细、挺直且光滑,在延展、刚毅、坚定、明快中显示着顿挫的观感。尤其是纵横线条中若断若连的处理,正是含蓄风格的写照。在4字以内的秦封泥中,蜿蜒秀劲的线条风格更为突出。细看秦封泥,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为黄色,还有褐色、紫色、青色,给人以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气息之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的氧化,这些漂亮的颜色会慢慢褪去。
文章插图
秦封泥出土地。照片均为翻拍照片
“秦文化,博大精深;秦文明,源远流长。在以秦岭绵延横贯其中的三秦大地上,被誉为秦文化发展史上的秦兵马俑、秦简牍、秦封泥的三次重大发现,其中两大发现即秦兵马俑与秦封泥都在陕西,是陕西对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庞任隆认为,“秦兵马俑以秦人高大形象的原真性和秦代人物雕塑艺术的原真性的双重身份,见证了大秦帝国‘秦王扫六合’的雄心气魄和阵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秦封泥,同样以秦代文字书法的原真性和秦代篆刻艺术的原真性的双重身份,见证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篆刻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原补充了秦代历史、地理的诸多空白。”
目前,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共藏有781枚秦封泥。在首批申报国家等级文物鉴定的100枚封泥中,有5枚封泥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右丞相印”“廷尉之印”“四川太守”“少府”“西盐”。除此之外,还有“左丞相印”等15枚国家二级文物,“芷阳丞印”等57枚国家三级文物。
- 跨越54年的三代孙悟空,化妆的与穿裙子的,哪一个是你的童年?
- 跨越2300公里 松江这群人只为做这件事
- 两枚弹头,一段跨越近70年的故事
- 话说莫言——时空跨越三十年
- 古印封泥,吴昌硕尊之为鼻祖
- 武当第一女道士,跨越3世纪活了118岁,长寿秘诀是什么?
- 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先生归来:张宗祥和他的时代”系列活动在杭启幕
- 慕容复先祖建立的一个国家,从西晋跨越至隋唐,后裔形成一个民族
- 建盏匠人修光明:君子文化和匠人精神相连,跨越古今,焕发生机
- 楼兰残纸|跨越千年的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