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建立战备体系应对互联网分裂( 二 )


【半月谈|建立战备体系应对互联网分裂】总体来看 , 在新技术应用和普及层面 , 中国互联网享受了海量用户增长、政策环境宽松的红利 , 共享经济、电商、搜索、新零售、移动支付蓬勃发展 。 国内在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商业模式探索上更胜一筹 , 但资本驱动、盲目跟风的现象也暴露出技术上的短板 。 国内企业更追求规模扩张而非技术性突破 , 这导致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领域 , 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与美国掰手腕的实力 。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 这会是一个持续困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突出问题 。
华为和字节跳动事件是中美互联网冲突的真实写照 。 在大国博弈政治压力下 , 习惯于在稳定环境内寻求商业发展的企业家 , 可能在不断地刷新对互联网阵营的认知和理解 , 整个互联网行业将不断面临类似的问题 。 任何一家希望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在国际视野里 , 都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中国标签 , 因此必须站在大国环境下去思考自己的商业利益 。 企业发展不可切割地与国家命运绑定在一起 。
在当前恶劣的外部环境下 , 不论是硬件、软件还是互联网生态都将只有国界之分 。 目前来看 , 冲击主要表现为断供和强取豪夺 , 随之而来还有更多隐蔽的手段和措施 。 为此 , 必须要从政治而非单纯商业 , 从长期而非短期 , 从以中国为核心的社会、市场、监管者及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 没有Facebook和Twitter , 我们有微博和微信;没有Google , 我们有百度;没有Youtube , 我们有一众视频网站 。 冲击本身就是机遇 。 国内的软硬件、互联网公司在国际化受阻的情况下 , 不妨放缓脚步 , 重新审视国内的发展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扎稳根基是最重要的 。
洞悉潮流 , 提前布局
未来互联网 , 将是以数据为核心技术、以内容消费为代表的结构驱动发展 。 全球范围内 , 数据已成为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 关系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 近年 , 美日英等国家相继出台国家数据战略 , 以数据为中心 , 提出转变所必需的总体愿景、重点领域、指导原则和目标 , 力图搭建国家层面的数据治理方案 , 探索数据开放使用和数据安全的平衡之道 。
内容消费是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持续满足人们信息消费需求的根本动力 。 通过内容消费 , 可搭建起完整的产业链 , 构建足够强健的产业生态系统 , 实现内容供给和终端消费的相互促进 。 未来 , 以内容消费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也将持续盘大 。
应对措施需要从数据、内容安全与认知安全三方面着手 。 绕开我国在传统互联网发展上“跟跑”的局面 , 从全新的维度出发引领互联网未来的发展 。
从数据方面来看 , 首先应该“返璞归真” 。 大数据的本质是数据 , 要重视数据的核心能力 , 而不仅仅是大数据的宏观效果 , 国家层面应当营造数据驱动的文化氛围 。 其次 , 促进标准、工具、内容等多层面数据的共享使用 , 推动数据能力的培养 , 充分了解数据安全实践和掌握数据技能 。 在组织层面共同推动形成有序、高效的数据和以数据为核心的内容治理文化 。
半月谈|建立战备体系应对互联网分裂文章插图
从内容安全方面来看 , 要从思维、策略、技术三个层面进行再升级、再突破 。 首先 , 认清互联网内容安全不再是粗暴的关键词文字过滤 , 而是已进入到“人工智能不断迭代+人工智能补充审核”的时代 。 其次 , 鼓励各方基于自己的数据沉淀 , 建立一套“人工+自建体系+内容安全服务商”的运营方式 。 另外 , 不断提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 突破数据训练模型、音视频处理、跨模态处理、数据情感分析等技术 , 让内容安全系统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 实现各种内容信息的识别、筛选、分析与利用 。
从认知安全方面来看 , 未来的认知较量会基于数据 , 围绕技术 , 利用工具开展文化传播、知识输送、舆论引导 。 通过影响对方并保护己方的认知意识形态 , 获得认知空间对抗的主导权、控制权和话语权 , 进而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等走势 。 要充分认识到 , 互联网发展最激烈的矛盾是对地缘政治、国家主权的挑战 , 管制互联网的一系列政策和伦理研究 , 将是未来10年能最大程度改变互联网生态的首要因素 。 认知攻防是主旋律 。 新管制体系、信息自由与国家边界,甚至新国际秩序也将被重新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