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汉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康熙一看他的“姓氏”,立刻免了死罪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两千多年,在此期间从未断过,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和儒家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孔子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受到很多人的尊崇,统治者对他们也是客客气气,孔子家族也因此从未断过,一直延续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大清王朝是满族人所建立的,当时康熙成为皇帝不久,认为自己作为满族人难以统一中原,迫切想从文化上从根源处获得百姓的认可,于是他想到了孔子,儒家经典文化,当时的儒家思想被广大百姓所接受,可以说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到了老百姓的脑子里。
于是康熙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去孔子的老家山东祭拜他,他想让人们知道,你们所尊崇的儒家思想,我作为皇帝也跟你们一样。康熙想到了一个人,名为孔尚任,他是孔子的后人,两人早先就见过面,而且康熙还给他封了一个不小的职位。
此汉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康熙一看他的“姓氏”,立刻免了死罪
文章插图
毕竟是孔家的后人,孔尚任对于古代文化都了如指掌,不过他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于是他想到了科举这条道路,在这条路上孔尚任从少年时期走到了而立之年,没有多大进展的他开始心灰意冷,想要放弃。就在他准备回老家想要归隐时,康熙找到了他,想要借他来给自己普及一些儒家知识。
孔尚任的确是有料的,他滔滔不绝的说辞让康熙听的入迷,而且颇受康熙的青睐。于是康熙让孔尚任担任国子监的职务。要说国子监其实并不算什么高位,只不过是管理教育的官员,一般朝中关于政治的问题他都插不上话。不过康熙推荐的就不一样了,如果是皇帝推荐过来的,自然是受到了皇帝的中意,所以孔尚任就成了朝中的要臣。
此汉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康熙一看他的“姓氏”,立刻免了死罪
文章插图
其实康熙的用意很简单,只不过是想把孔尚任笼络过来,哪里是看上了他的文采,皇帝什么人才没有见过,想想一个科举都难以通过的人,他又有什么文韬武略让皇帝所青睐,皇帝看上的只不过是他的姓,是他和孔子有关联而已。
所以孔尚任被皇帝利用过之后,就开始了他十六年的做官生涯,这么长时间以来他所担任的官职一直都是渺小到可以不计的。不过孔尚任可不这么认为,他一直以为皇帝是看上了他的文采,于是在做官生涯之中自己还写了一部《桃花扇》。
此汉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康熙一看他的“姓氏”,立刻免了死罪
文章插图
不过这《桃花扇》的内容却和大清王朝有关联,竟然是感叹国家兴亡的诗词,而且还是缅怀明朝,这不就是公然藐视皇朝吗,简直就是反清的行为。《桃花扇》主要讲的是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悲剧,用他二人的悲剧来映衬明朝灭亡的悲剧。
此汉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康熙一看他的“姓氏”,立刻免了死罪】清朝刚刚建立,你这就开始缅怀明朝,这不就是造反吗?再加上当时孔尚任描述故事的文采还非常好,一时间被老百姓们所熟知,互相之间开始传颂。
这康熙还能忍?答案是:不忍不行。要是换作别人,康熙肯定就要抄他九族,直接处以最残酷的刑罚、凌迟处死都是轻的。不过孔尚任可不一样了,好不容易让老百姓们刚刚认可康熙,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可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失掉了民心。
此汉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康熙一看他的“姓氏”,立刻免了死罪
文章插图
要知道民心对于统治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再说,他一个文人对于反清复明又有什么作为,顶多不过是纸上写写,料想他也不敢做出什么反清的事情来。于是康熙就不能杀孔尚任了,就算他的家人也都不能动,不过性命能留下,他的官职肯定是不保了。所以孔尚任就因为这一首《桃花扇》结束了他十几年的官场生涯,回家乖乖种田养老去了。
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到康熙果然是一个好皇帝,为了笼络民心,得到民众的认可,就算你孔尚任怎么骂清朝,怎么缅怀明朝,康熙顾全大局,不去管孔尚任。孔尚任回到了家后,知道康熙免了自己的杀罪,也意识到了《桃花扇》里写的的确有些严重了,于是《桃花扇》的内容也被他改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