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当时以为是开始,其实已然是巅峰

《我爱我家》之妙,是诸多因缘凑起来的产物,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无二,以后,也很难有了。
大家都知道梁左先生好。妙在梁左先生既能写相声写段子写小说,又本身是大才子。
以深厚功力写喜剧,能写得雅俗共赏,真是人民艺术家。
像他精研《红楼梦》,《我爱我家》里各种致敬《红楼梦》,玩得很溜,妙在都能出包袱。
傅明老人吐槽,“于大妈这人你们也知道,那也是个专管六国贩骆驼的。”典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这个娼妇专管是个‘六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
比贾志国对杭州的方姑娘诉衷情,“想当初我就该……也不枉当个虚名啊!”
——这本是晴雯跟贾宝玉说的,由他一个大老爷们说出来,反差萌了。
郑小兰、薛小桂二位保姆来竞聘上岗,和平笑言,“两个冤家都难抛下,舍不得你也放不下他。”
——这本是云儿和薛蟠唱曲时说的。风月歌词,拿来说保姆,细想来就很好玩了。
傅明老人大叫“我统共就这两个退休金,你们也要算计了去!”
——那是老太君知道儿子谋娶鸳鸯时,生气的话头。“我统共就这么一个体己的丫鬟,你们也要算计了去!”
美国姑妈要来家视察,全家在那里排练。请来的贵胄千金胡伯母闲闲地显摆家世:
“这算什么气派呀,别说人家真有钱的,就是我们这中等人家呀,传膳的时候好几十人呢,隔着三道门一声接一声,那半个北京城都听的见!”
——这话的精髓,在于“我们这中等人家”。这话是《红楼梦》里老太君自己说的。所以别把这当谦虚:真得是天潢贵胄,才够资格说“中等人家”。
于是傅明老人赶紧吐槽了一句,破了这个闷子:
“您这话大点儿了吧,半个北京城都能听见你们家吃饭声?”
第33集,陶慧敏扮的南方表妹初到贾府,就说了这么段:
“今天,我们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我心里觉得,我们很早就认识了,倒像故友重逢的样子唉。”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宝玉一看她,“这个妹妹我认得的。”
——陶慧敏在电影版《红楼梦》中扮过林黛玉;而她说话的对象,是贾府二少爷贾宝玉哦不对贾志新。
从选角到台词,真真神来之笔。
《我爱我家》当时以为是开始,其实已然是巅峰
文章插图
妙在这些书卷气十足的致敬,是融汇在日常口语生活化喜剧里的。梁左先生有学养,但并不高高在上,却专门用来调侃消解那些高大上的套子。
日常对白,也并不大堆书面语。
老爷子满嘴官僚腔,贾志国满嘴机关腔,和平江湖艺人,志新时不常南城口,当然还有大鼓之神老和同志之类,对白都贴着人物写。
段子更是层出不穷,不提。
反过来,纵使梁左先生复生于2020年,怕也难出一部更好的作品。
因为最好的,都写在《我爱我家》里了。
《我爱我家》之后,是有一系列类似风格情景剧的:《临时家庭》、《中国餐馆》、《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候车大厅》等等。
除了《地下交通站》风格新颖外,其他也没超越《我爱我家》。
不说后来的作品难以超越《我爱我家》了。
就《我爱我家》自己,后80集,怕都超不过前40集。
看过的都知道,《我爱我家》前40集,可说没一集撒汤漏水。包袱瓷实,剧情到位,人设统一,且大多数笑料,紧贴人民日常生活。
但类似的东西,写完了,也就完了。
后80集大部分剧集还是很棒,但大家大概注意到了:
不少剧情,不可避免地,带有荒诞色彩,没前40集那么扎实。
比如《姑妈从大洋彼岸来》,比如《失去的记忆》,比如《芝麻开门》。
因为前40集,全由梁左老师操刀编剧;后80集剧本,并不全是他写的——虽然他会参与最后定稿。
我接触过后80集的某两位编剧老师,他们也承认过:
的确那么大的工程,一个人写不过来,剧情难免会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