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写“高考作文”?


 古人如何写“高考作文”?
文章插图
中唐诗史上“大历十才子”领衔人物 钱起 ,在唐肃宗、代宗时期诗名热得发烫,他与郎士元并称“钱郎”,又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佑并称“钱郎刘李”。
这位字仲文、籍贯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的诗人,和湖南也颇有渊源,他当年虽然没有来过湖南,但湘楚的杰出人物和美妙风光曾经进入过他的诗篇,有的是由于血缘,有的则是因为诗缘。
唐代出自湖南的“草圣”怀素,与钱起有亲戚关系,钱起曾有《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一诗。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首烫痛了古今许多读者的嘴唇的《归雁》,抒写的大约也是他的湘楚神游吧?此前他多次应试落第,写了多首因落第而发牢骚的诗,在《赠阙下裴舍人》中就有“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之句。
但是,他和湖南有关的《省试湘灵鼓瑟》一诗,却是他的成名之作。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古人如何写“高考作文”?】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古人如何写“高考作文”?
文章插图
唐诗繁荣的原因之一,就是以诗赋取士,读书人无不习诗以至全民皆诗。
诗,成了有唐三百年长盛不衰的热点。
唐代科举名目繁多,但主要的是明经、 进士 二科,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开始,进士科依命题而作诗赋。
“省”,始自元代才作为行政区域的专名,钱起诗题中的“省试”,是指在尚书省(中央分管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行政机构)礼部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时在天宝十载(751年),试题是“湘灵鼓瑟”,取自楚辞中屈原的《远游》篇的“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之句。
也许是得三湘楚地之助而时来运转吧,当年的“知贡举”(主持进士考试主考官)李麟(或为李暐)对此诗尤其是其结句十分欣赏, “深嘉之,称为绝唱”(《旧唐书·钱徽传》),“嘉美,击节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遂擢置高第。”(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遥想当时钱起苦尽甜来的喜悦兴奋之情,当远胜于今日之学子考上名牌大学。
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可以和他后来作的《归雁》互参。
湘江女神在月下鼓瑟,是两首诗共同的中心意象,只是前者描摹得更为细致,后者表现得颇为空灵。
此诗最精彩的当然是它的结句,如果说全诗是一幅锦绣,那结句就是锦绣上的繁花。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不仅点明了题目“湘灵鼓瑟”,其朦胧之美的意境与全诗抒写的神话人物十分协调,而且留给了读者思之不尽的余地。
中国传统诗歌美学谓“以景结情,余音不绝”,从西方现代的接受美学观点看来,那就是留有“审美期待”的“空筐结构”,刺激读者积极参与作品的审美再创造。
 古人如何写“高考作文”?
文章插图
省试诗又称试帖诗,题目已定,题材受限,形式是五言六韵的律诗,用韵由试官指定题目中的一字,或由应试者于题目中任取二字,有如戴着镣铐跳舞,几乎不可能有回风舞雪的美妙舞姿,钱起之诗是万不得一的例外。
它轰动一时,传诵后世,百年之后的大中十二年(858年),唐宣宗李忱问主试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字可否录取,李藩说当年《湘灵鼓瑟》就重复了“不”字,宣宗说写得好偶然亦可,但别人怎么比得上钱起?
时至宋代,好几位词人原封不动地将钱起“绝唱”之句搬用到自己的词中,如秦观的《临江仙》即是。
一千余年后的1935年,朱光潜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文,推许钱起此诗的结句是诗美的极致,可见此诗的深远影响,具有堪称“经典”作品所必具的“传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