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民间唯美凄婉的“美学”作品中 , 无一例外地都在倾力塑造虞姬之死的感人性和艺术性 。虞姬先于项羽而死 , 是她选择从一而终的现实皈依 , 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对夫君的忠贞和对爱情的不渝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正史史籍中却始终未曾找到虞姬的具体结局 , 一种可能是史学家不知道虞姬的结局 , 故而没有去写;另一种可能是虞姬真正的结局是史学家不希望写出来公之于众的 。
宋代有一本地理志 , 名为《太平寰宇记》 , 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虞姬冢于县东南六十里 , 高六丈 。即项羽败 , 杀虞姬葬此 。《太平寰宇记》考据精准 , 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碑刻、文集等 , 多注明引用出处 , 可以说是一本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的地理志 。而恰恰是在这样一本既包含人文又囊括地理的一本地志中却提到了虞姬的结局——被项羽所迫杀 。
那么项羽为何要杀虞姬 , 他有明确的动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将时间的轮盘再次拨回到项羽吟唱《垓下歌》的那一夜 , 项羽悲歌道:天明时我将冒死杀出重围 , 美人你将如何呢?虞姬听到项羽问了这样一句话 , 心中顿时明白了一切——前路凶多吉少 , 项羽很为难 , 哪个大丈夫都不愿自己的女人成为其他男人股掌下的玩物 。
项羽自知在劫难逃 , 却不愿心爱的虞姬落入别人之手 , 他的意图很明确:作为我的女人 , 虞姬不能再活下去了 。
聪明的虞姬洞悉了一切又能如何 , 横竖都难逃一死 , 她只好从项羽的腰间拔出了宝剑 , 含泪说了一句:妾身生随大王 , 死亦绝不离弃 , 大王!请多保重!然后 , 虞姬把剑刃对准了玉颈 , 略一用力便在心爱的夫君面前香消玉殒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人说这样讲是不是纯属胡编乱造 , 实则不然 , 试想 , 如果项羽不想让虞姬赴死 , 以他的盖世武功和迅猛的身手 , 怎会轻易让一个纤弱的女子从自己的腰间拔走了宝剑 , 又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她横颈自刎呢?!
至此 , 我们大体上可以进行这样一种推断:小心眼的项羽非常希望美丽无双的虞姬为自己保全了名节 , 彼时四面楚歌的他已然不希望虞姬这样一顶一的美人再存活于世、沦落到其他男人手中 。于是 , 他用言语暗示了虞姬 , 而虞姬明白了项羽不想带着自己突围 , 只好选择自戕于当场 。
而若根据《太平寰宇记》中的说法 , 项羽在兵败之际又不肯回到江东 , 又怕自己死后虞姬遭受侮辱 , 只好先杀掉虞姬并埋葬入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种说法其实与上面的推断并无二致——虞姬并不情愿自我了结 , 一切只是因为项羽一心想要虞姬赴死 , 期望虞姬为其保全名节、从一而终 。
这样看来 , 虞姬终究没有逃出成为无辜牺牲品的命运 , 她的死 , 是被迫的、也是无奈的 。虞姬的死成全了一段凄美完满的爱情、衬托出了一代英雄身处末路之时的悲壮 。对此 , 有学者表示说:真相难以接受!
诚然 , 大家都希望虞姬和项羽的爱情是至纯至真的、可歌可泣的 。但如果站在项羽的立场上 , 是否能感受到一代西楚霸王对爱妾的浓情 , 以及对其无法终身守护的痛苦和无奈呢?
- 楚汉|刘邦手下可与张良媲美聪明的人,一招安定汉朝,三策清除隐患
- 楚汉|韩信到底是刘邦所杀,还是吕后所杀?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 楚汉|一代君主刘邦,当初为何选择反秦,他与项羽的差距在哪?
- 楚汉|刘邦曾发明“刘氏冠”,直到马王堆出土一个木俑,才知道它的模样
- 楚汉|他是西汉有名的酷吏,一生执法严酷,就连死后还能杀人
- 楚汉|项伯为何要帮助刘邦夺天下,而坑死自己的亲侄子项羽?
- 楚汉|《刘邦》:刘邦为何能最终获胜,日本学者眼中刘邦创业成功的真相
- 楚汉|成吉思汗与汉武帝的差距在哪里?蒙古军队并非一个不败的战争神话
- 楚汉|此人是皇帝的小舅子,不仅使朝廷一派正气,而且还是民族英雄
- 楚汉|汉朝前的匈奴是什么样子,中原王朝为了对付匈奴采取了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