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揭秘比苏东坡“三苏”更早成名的四川铜山“三苏”( 三 )


苏舜元十分关心民生疾苦 , 早年在开封府扶沟县任主簿就有赈灾之举 , 面对久旱逢雨 , 他虔诚为民祝祷:“此时忽霶霈 , 知有神物主 。不然诸苍生 , 性命委草莽 。”在福建路提刑任上 , 除统辖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外 , 还担负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赈救灾民、减免赋税、移风易俗等重大责任 。他在福州看到坊间百姓生活用水不便 , 为方便城内百姓就近取水 , 专门组织人力择地挖掘十二口水井 , 后人称这一批水井为“苏公井” , 至今留存不少 。
流传至今的苏公井
诗词歌赋|揭秘比苏东坡“三苏”更早成名的四川铜山“三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公井大多清澈见底 , 大旱不枯 , 冬暖夏凉 , 水质很好 。到清朝的翰林叶观国仍写诗赞美:“蠲暑深宜虎掌瓜 , 胜煎银鹿半岩茶 。怪来碧藕条冰似 , 新浸苏公井水华 。”对苏公井带给当地百姓的生活便利 , 历代方志史料如宋《淳熙三山志》 , 明王应山《闽都记》 , 清《乾隆福州府志》都有记载 。最详细的是清朝林枫的《榕城考古略》 , 记录了苏舜元开凿水井的位置:“苏公井 , 宋提刑苏舜元所凿 , 凡十二井 , 皆在城内 , 俗称苏公井 。在闽县者四:一在嘉荣坊内 , 嘉荣坊即今南营 , 井在张氏祠前 。一在开元寺南 。一在庆城寺南 。一在石井坊 , 即石井巷 。在侯官者八:一在登俊坊内 , 即今杨桥巷 , 井在登俊境内 。一在桂枝坊 , 即今牛育巷内一在官贤坊 , 即今侯官县前 , 井在官贤境内 。一在泔液铺 , 即今后街宫巷 , 俗名丰井营 , 井在巷口泔液境内 。一在西察院后 , 西察院 , 即今海道里地 , 井在长福营公馆之后 。一在万岁寺前 , 万岁寺 , 旧在今庙巷内 , 今寺废而井犹在巷中 , 然当隶闽县 。一在断事司前 , 断事司 , 即今都司巷地 , 井犹在巷内 。一在盐运司前 。”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 , 苏舜元“终于京师之祖第 , 年四十九” , 与弟弟苏舜钦合葬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 。许多文士都深感痛惜 , 蔡襄撰写《苏才翁墓志铭》记述行状 , 王安石感叹“壮志负平生” , 黄庭坚赞其“高材傲世人” 。欧阳修在《苏才翁挽诗》中称赞:“零落篇章为世宝 , 平生风义见交情”;王安石《苏才翁挽辞》云:“翰墨随谈啸 , 风流在弟兄” ,梅尧臣《广支苏才翁挽词》“ 盛世虽多士 , 唯公与众殊 。高才飞健鹘 , 逸句吐明珠”都流露出对苏舜元的深厚情谊 。
三、诗文健将苏舜钦
苏舜钦比哥哥苏舜元小两岁 , 是北宋前期最重要诗人和古文家之一 , 与诗人梅尧臣并称“苏梅” , 苏舜钦、梅尧臣与欧阳修关系非常好 , 苏舜钦小梅尧臣六岁 , 小欧阳修一岁 。
苏舜钦画像
诗词歌赋|揭秘比苏东坡“三苏”更早成名的四川铜山“三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舜钦年轻时学识就很厉害 , 许多观点不落俗套 , 很早就和年长近30岁的穆修一起提倡用古文写作 , 并呼吁文坛改变唐朝流行的骈俪文风 。包括反对以徐铉、钱惟寅等南唐、吴越文人时兴的西昆体诗歌 。苏舜钦的提议比尹洙、欧阳修都早 , 作为名状元苏易简之孙 , 坚守儒家思想中的关心现实精神 , 在文学方面提倡反映现实社会 。
二十二岁时 , 苏舜钦因父亲官职出任荥阳(今属河南)县尉 , 景祐元年(1034)进士 。历任蒙城(今属安徽)、长垣(今属河南)县令 , 后入大理寺、光禄寺主簿等职 。苏舜先后《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咨目七事》、《乞纳谏书》等 , 得到范仲淹的赏识 。
范仲淹推荐苏舜钦以集贤校理官的身份负责进奏院的工作 , 枢密使杜衍也看重苏舜钦的才能 , 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西夏战事出现 , 杜衍与范仲淹、富弼等都倾向于除旧布新 , 渴望图强 , 苏舜钦的态度与他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