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李睦:如果放弃艺术,你将如同生活在地狱


清华教授李睦:如果放弃艺术,你将如同生活在地狱
文章插图
许多人都习惯于“知识化”、“绝对化”的状态,被知识“武装到牙齿”,以至于“坚不可摧”。我们太愿意用“是非判断”的方式面对问题,认为所有的事情要么是“是”,要么就是“非”,在这两者中间的状态似乎不存在。
而艺术,也许就是填补中间状态的最好途径。艺术能让我们开始习惯追问、思考,对艺术实践产生兴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睦老师,从《艺术的启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到了我们能从艺术中获得的启示,以及艺术作为通识教育内容的意义。
本文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在第八届全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开幕式上的发言。
如果放弃艺术,你将如同生活在地狱
文 | 李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01
我来自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一个美术教师。我不是一个做理论研究的人,严格地说,我是做艺术实践的。我一生都在画,都在看,都在想。
为什么我要来做通识教育?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识教育的“挑衅性”,另一个是通识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是“挑衅性”,它源于十多年前我讲授清华的一门全校性选修课的体验,这门课也是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那时候的情形,几乎就是三百人一起上“水课”。我不认识学生,他们听不听得明白,我也不太知道。
我能做到的只是全力以赴的备课和讲课。每周的时间大多用于准备下周的课程,战战兢兢,生怕有所闪失。
那几年耗费了我非常非常多的精力。
我觉得我有两大损失:第一个是我可能为此会少活很多年,因为压力大,身体消耗过多;第二个是,我也许永远都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因为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是相互矛盾的,我无法同时兼顾。
这个牺牲我今天来看是值得的,因为艺术的价值在于是否有益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任何一个艺术家能做到这点就已经算成功。
我把通识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过程视为自己的行为艺术,而不仅仅致力于素描或者油画的创作。当然今天我还在画,但是我已经把绘画看得更加拓展、更加超然。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为通识教育付出的代价也是我的收获。
清华教授李睦:如果放弃艺术,你将如同生活在地狱
文章插图
作品名:综合创作《无量》
作者:张源
专业:陶瓷艺术设计
开始上全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时,我就强烈地感觉到,清华的同学们特有的“知识化”、“绝对化”的状态。
他们被知识“武装到牙齿”,他们已经“坚不可摧”。这可不是一种好的意义,他们“太完美”了,“太精致”了。
我经常被听课的学生用绝对的知识说得哑口无言。他们会用已知的经验来判断你,会用绝对的知识来衡量你。看你是不是哪儿错了,在对错的问题上我几乎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所以我觉得这种“坚不可摧”一定要被融化,我想我虽然不是一团烈火,但一定能用自己有限的温度一点点地去融化这种坚硬。因为艺术不是坚硬的,知识也不是坚硬的,所以我更愿意接受这种挑衅。
清华教授李睦:如果放弃艺术,你将如同生活在地狱
文章插图
作品名:《反转世界》
作者:多力岗
专业:车辆工程
接下来就是“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在绘画的过程中体会不到的。通识教育的教学过程强烈地吸引我去研究、去实践。
我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影响更多的人,尤其是清华大学最优秀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有素质教育,但与通识教育相比较,前者应是“锦上添花”,后者才是“雪中送炭”。
因为通识教育引导人思考和思辨,而素质教育引导人欣赏和崇拜。但艺术本身就是让人思考的,就是用来质疑的,不是用来崇拜的。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艺术家,有什么事情比为我们的学生“雪中送炭”更有吸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