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魏惠王大国之君为什么听任人才大量外流( 二 )


张仪
张仪在秦惠王十年(前328)做了秦国的国相 。这个人和公孙衍一样 , 也是在魏惠王死后开始显赫 。不过 , 张仪和苏秦是同门师兄弟 , 早在秦孝公时期就开始游说诸侯 , 秦孝公死于公元前338年 , 也就是魏惠王三十三年 。守着这样一个本国的人才不用 , 魏惠王是不是有用人方面的不足呢?
魏惠王为什么有人才不能用?这与他如何看待人才和识人用人的标准有关 。
不是以人才为宝 , 让人觉得有点儿叶公好龙的嫌疑
魏惠王十六年(前355) , 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打猎 。魏惠王说:“大王也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说:“像寡人这样的国家这样小 , 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二十辆车子的夜明珠十颗 , 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齐威王说:“寡人当做宝物的与大王不同 。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 , 派他镇南城 , 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 。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 , 派他镇守高唐 , 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 。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 , 派他镇守徐州 , 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 , 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 , 以祈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 。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 , 派他戒备盗贼 , 结果就路不拾遗 。这些都将光照千里 , 岂只是二十辆车呢!”
魏惠王不以人才为宝 , 又怎么会重用和留住人才呢?齐威王以人为宝 , 终于成就霸业 。而魏惠王 , 虽然也曾经招揽过人才 , 但他却不能把他们留住 , 总让人有种叶公好龙的感觉 。像邹衍、淳于髡、孟子等人都到过魏国 , 魏惠王却不能用他们 , 所以这些人很快都离开了 。如果说这些人并不是当时所需要的行政、军事人才 , 但让他们留在魏国 , 办一个像齐国那样的稷下学宫 , 对其他人才是不是会有号召作用!关键还是魏惠王并不是从内心深处以人为宝有关系 。淳于髡和魏惠王交谈了三天三夜 , 魏惠王打算给他卿相官位 , 淳于髡却客气地拒绝了 , 为什么?还是与以什么为宝有关 。淳于髡第一次见魏惠王 , 正好有人献上一匹马 , 魏惠王还没有相一相 , 于是谈话时心里就只有这匹马 。第二次见魏惠王 , 有人献上歌妓 , 魏惠王还没有试一试 , 于是谈话时心里就只有这班歌妓 。这种心里只有宝马歌妓的君王 , 怎么会留住真正想施展才能的人才呢?要知道 , 真正有才能的人 , 他们只想通过展现才能获得财产地位 , 并不是单纯只想着当官 。就像孔子、屈原等人 , 他们若想当官 , 并不是一件难事 , 他们所忧的是 , 自己的主张不被人所用 。
所用高官都是一些心胸促狭之人
魏惠王能够称雄一时 , 并不是所用之人就不是人才 , 只不过 , 这些人并不是当时的顶尖人才 。更主要的是 , 他所用之人都是一些心胸狭窄之人 , 容不得身边有才能和他们相当的人 。公叔座、庞涓都是如此 。魏武侯时期 , 公叔座为了保住相位 , 设计排挤吴起 , 吴起只得离开魏国到了楚国 。还有商鞅 , 公叔座不是不知道他是个大才之人 , 但是他直到临死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 , 而这时候 , 商鞅只不过是一个中庶子 。还有孙膑 , 谁都知道围魏救赵和增兵减灶是他的智谋 , 但齐国统兵主将却是田忌 。他能够心甘情愿地辅佐田忌 , 为什么就不能给庞涓当副手呢?不是孙膑能不能辅佐庞涓 , 而是庞涓不能容孙膑 。
不知道考察人才 , 既有偏听偏信的毛病 , 又有点儿自以为是的君王病
公叔座推荐商鞅 , 尽管有点儿晚 , 但还是推荐了 。公叔座病重 , 魏惠王去看望他 , 说:“你的病尚有不测 , 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回答说:“商鞅虽然年轻 , 确是奇才 , 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 , 由他去治理 。”魏惠王听后没有表示 。将要离开时 , 公叔座又对魏惠王说 , 大王如果不能够用商鞅 , 就把他杀了 。魏惠王离开后 , 公叔座对商鞅说 , 我向大王推荐你接替我 , 看大王那意思不会同意 。处于先国家后私人的立场 , 我劝大王不用你就杀了你 。所以 , 你还是赶紧离开吧 , 晚了 , 你就会被捉起来了 。商鞅却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 , 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所以没有离开魏国 。在这里 , 商鞅把魏惠王摸得透透的 , 而魏惠王却并不了解商鞅 , 也没有认真考察一下 , 商鞅真的如公孙座所说的是个“奇才”吗?他简单的认为 , 公叔座已经是病得太重 , 说糊话了!这种自以为是的君王病 , 魏惠王的确犯得不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