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潜距离贾庄只有五十里左右 , 卢象升计算好援军到来的时间后 , 率军和清军兜起了圈子 。卢象升兵力虽少 , 但胜在灵活 , 清军一时间倒也抓不到他们 。但是 , 等了好久 , 援军仍然未到 。原来 , 杨嗣昌早就和高起潜达成了统一意见:以议和为主 , 绝不与清军发生正面冲突 。
高起潜不肯发兵 , 直接使卢象升陷入了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这时 , 卢象升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 , 卢象升决定杀身成仁 , 以死报国 。他令部下四散突围 , 但五千将士都不愿先行撤退 , 坚持要与大帅共存亡 。看着这些视死如归的部下 , 卢象升热泪盈眶 , 不禁回忆起这几年的戎马生涯 。他自问无愧于国家 , 无愧于天地 , 只是不能为父亲披麻戴孝了 。
卢象升不愿向清兵投降 , 于是领着部下冲向了清军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 从早上一直打到了中午 。卢象升杀敌无数 , 但自身也被清军砍出了无数的伤口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 , 卢象升又咬牙杀死了几十个清军 , 然后因体力不支倒在了血泊之中 。五千明军 , 几乎全军覆没 , 能够杀出重围的寥寥无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卢象升殉国的时候 , 身上同时穿着盔甲和孝服 。因为 , 为了给父亲服孝 , 卢象升是先穿上孝服 , 然后才披上战甲上战场的 。
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曾经说过:“文臣不爱钱 , 武臣不惜死 , 天下太平矣 。”而卢象升 , 正是用自己的生命 , 为这句话做了诠释 。作为文臣 , 他心忧百姓 , 两袖清风;作为武将 , 他为国捐躯 , 视死如归 。可惜 , 由于杨嗣昌、高起潜的暗中排挤 , 卢象升并没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
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好汉 , 到最后却孤军奋战 , 直至为大明王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卢忠肃公祠即卢象升祠 , 位于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宜城街道长桥河南岸、东撒珠巷(简称东珠巷)东端 , 为清代所建祭祀卢象升的专祠 , 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 原称卢公祠 , 乾隆时谥卢象升为忠肃 , 故改为此称 。
宜兴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卢象升就是宜兴人 , 目前卢氏后人在宜兴有数千人 。此前 , 当地人卢国平 , 在修缮老屋时 , 在地板的夹缝中 , 找到一个木箱 , 里面装有《宣统辛亥重修茗岭卢氏族谱》、《明大司马卢公奏议》、卢象升文集、卢象升官印等历史资料 。卢国平介绍 , 从族谱可知 , 自己是卢象升14代后裔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族谱记载 , 卢象升有两个弟弟 , 卢象升阵亡后 , 其灵柩和遗物由他的小弟卢象晋护送回宜兴老家 。明亡后 , 卢象升的大弟卢象观 , 在南明福王的麾下继续抗清 。在清兵攻陷南京之后 , 他带兵在宜兴一带与清兵作战 , 最后不敌 , 向浙江长兴撤退 , 并随身带走一些卢象升的珍贵遗物 , 包括这一枚玉官印 。
据了解 , 此印四字为朱文小篆 , 字形有战国古文字气息 。南京博物院专家闻讯后 , 给卢国平做了大量思想工作 , 最后 , 卢国平同意无偿上交 , 还得了500元奖励跟一面锦旗 。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九》、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五·中原群盗》、 《罪惟录·列传卷之九上·抗运诸臣列传上》、《前明忠义别传·卷十一·卢忠烈传附杨陆凯等》、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一·专谥诸臣》】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大隐隐于市!农民小伙的毛笔字告示,字迹洒脱有宋意,笔法精湛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