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需要守礼法,讲规矩,也就是要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去做事,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札记·礼运》中就提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思是说:“当前的礼仪制度、人文风俗,最开始是从人们日常饮食活动中的道理演变而来的。”
当餐饮活动变成一种公开化、社会化的行为时,吃饭中需要讲究的一些习惯和规矩,便逐渐开始形成。尤其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吃饭的礼节更加被人重视,同时,也更加需要严肃对待。正是这些餐食的礼仪规矩,使得君臣之间,老幼之间,在饮食、宴会中,显得更加彬彬有礼,井井有条。
文章插图
在我国古代,最严谨的“食礼”,一般都出现在御筵之上。
皇帝请吃饭,需要遵守的规矩自然很多。在古代的宫廷宴会中,对于座次的安排、席间礼仪规矩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认真的,甚至,是严肃苛刻。此外,有的朝代还出现过皇帝专门下令整顿礼数和风气的事情。可见,那时候的言谈举止有多么的讲究,是不可以随便行事的。
在汉朝初期,进行过一次礼仪制度的改革,主要围绕的就是宴会礼仪所展开的整顿。刘邦登基之后,为了庆功,大宴群臣,很多人喝起酒来,大呼小叫,甚至,因为喝酒寻衅滋事,舞刀弄棒,这让他觉得自己这个皇上当得不够踏实。于是,便想对各种礼法进行重新的制定和规范,以彰显皇权的威严。
叔孙通是这次礼法变革的主要执行者,作为儒者的他,之前是秦朝的博士,后来归顺刘邦,在汉朝依旧是博士。由他所制定的一套诸侯王孙,各路大臣拜见皇帝的礼法和规矩,让君王和臣子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却又非常严格的界限。由此,产生的君臣观念,一直影响着华夏两千多年的历史。
文章插图
叔孙通具体的礼法变革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皇帝要坐在北方,而且,要位于高位,表示其高高在上的地位,彰显权威;
文臣和丞相们,需要列队站在大殿的东侧;
各路诸侯、亲王们,则需要排列在大殿的西侧。
双方对面而站,使得文武百官们都规规矩矩的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丝毫不敢怠慢。
此外,在喝酒方面也有很多讲究。
喝酒有喝酒的规矩,在皇帝旁边陪同皇帝一起饮酒的人,更需要在座位前规矩坐好,要做到抬头挺胸,身体端正,并按照尊卑身份来安排座次。
而且,在宴席的旁边,还专门有一个纠察使进行观察,发现有言行不合礼仪的人,马上将其撵出宴会大厅。
这样的规则一出,在朝廷的宴会中,再也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做出无理的言行了。这样的局面,让刘邦非常满意,且高兴的说:“我到了现在才体会到当皇帝的高贵之处。”于是,他当即将叔孙通升为了太常,并以五百斤的黄金作为犒赏。果然是一国之君,出手真是阔绰。
文章插图
由于,朝廷宴会中的这种严肃气氛,使得各位朝臣将这样的礼仪和规矩都带回了自己的家中,让这种气氛也感染到了家庭生活。
汉朝时期的上大夫石奋,退休之后赋闲在家。一次,皇帝给他赐了御膳,让其在家中享用。他感激圣恩,在家中吃皇上赏赐的饭食,就好像皇上也在身边一样,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像石奋这样遵守礼法,毕恭毕敬的大臣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一些不守规矩的。
面对这样的朝臣,有时候皇帝也会过问一下。比如:在《宋史·礼志十九》中,就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宋太宗在992年的时候,曾经下令制定了“申举十五条”,对朝上官员们的失礼行为进行纠察和整改。其中一项就是“廊下食行坐失仪”,还反复强调,如果有犯错的官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这个猪八戒是史上颜值最高的,竟然那么的帅,你绝对没见过!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