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东:内循环or双循环?

艺术品市场其实是市场经济在微观层面的一种特殊的市场形态。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03年之后再度进入到一个增长周期中,这其实与艺术品市场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是因果关系。据瑞士银行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发布2020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的数据: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年度交易额从2003年186亿美元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201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682亿美元,尽管201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略有下降,但仍然达到641亿美元。试想如果没有艺术作品的资源在全球的流动、如果没有画廊、拍卖公司和艺术博览会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推广和营销,如果没有收藏者用资金在全球购藏艺术作品的购买行为的落地,那么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增长动力其实是无从谈起的。这些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全球化,因为只有在全球化、多循环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够将有价值的艺术品资源在全球实现最优化的配置。
马学东:内循环or双循环?
文章插图
2020年ART021 现场图
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与1997年出现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冲击显然是不一样的。之前两次的危机对艺术品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而这次的新冠疫情则极大地的抑制了艺术资源和人在全世界的流动,这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打断了艺术品市场全球化发展的进程。由于新冠疫情在各国的蔓延和传播,短期内艺术品市场只能在洲际内部甚至各国的内部产生交易。那么“内循环”就成为艺术品市场短期内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内循环”的意思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而“外循环”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形成循环。实际上,简单的拿“内循环”的概念生硬地套到艺术品市场并不恰当。因为内循环并非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常态,而是一种变态。
“内循环”在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意味着艺术品市场要再度复归本土化,而这实际上既不符合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历史,也不符合艺术品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现实。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为例,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轫以来就已经参与到国际艺术品市场整个交换和分配的体系当中了。这个时期进入到艺术品市场中交易的艺术品是以国内已有资源为主体的,但是参与其中的主体的购买力量却是来自海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买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以及国人对于文物艺术品价值的重新认识形成了对文物艺术品需求的增长,这些需求进而转换为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整体的增长,而市场本身的吸引力促进了海外文物艺术品大批回流到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中。进入到21世纪,参与国内艺术品市场交易的购买主体也形成以国内藏家为主体,海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买家为辅的多元化格局。与此同时,国内的藏家也开始积极地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逐最有价值的西方艺术品。例如王健林购藏了毕加索的作品,王中军收藏了梵高的作品。对于收藏家而言,他们收藏艺术品的动机是多重的,但他们核心的诉求是期望买到最有价值的艺术品,显然这种级别的艺术品在一个“内循环”的市场中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因此,只有在全球化、双循环的艺术品市场中才能够寻找到最有价值的收藏标的。当前新冠疫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收藏家对艺术品收藏的专注度,但却并没有完全抑制收藏家继续收藏艺术作品的热情,据瑞士银行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发布的《2019冠状病毒对画廊行业的影响》的报告的数据显示,在接受采访的收藏家当中有92%的藏家在今年的前6个月购买过作品,高净值藏家中甚至有16%的人购买艺术品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有37%的藏家表示他们和已有联系画廊继续合作但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画廊开拓他们的收藏渠道。
马学东:内循环or双循环?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