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电气卢宇聪:浴厨的数字想象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报 采访人员 老盈盈 走进浴室就会自动启动热水器 , 晚上进入浴室就会有灯光 , 靠近马桶就会自动打开马桶盖 。 整个过程 , 用户无需掏出手机或用语音 , 就可以在无感知的状态下使用浴室设备 。 这些场景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 如今 , 万和电气的产品正在慢慢实现 。
早在2014年 , 万和电气总裁卢宇聪 , 就看到了家电行业中数字变革的机会 。 但受制于不掌握智能技术 , 依靠与大平台的合作起步 , 卢宇聪觉得操作空间越来越小 。
卢宇聪认为 , 掌握研发主动权尤为关键 , 于是自己搭建智能研发团队 , 在产品稳定性、安全性等走过无数弯路 , 终于在2020年收获智能产品出货量占公司整体出货量30%的大爆发 。
未来 , 万和电气将聚焦智能化的两个空间:浴室和厨房 , 加上万和智能云的平台 , 制定“2+2+N”生态的战略 。
自建研发团队
卢宇聪说 , 万和最开始并不掌握智能化的核心 , 包括项目管理核心点、技术点、如何组建团队等 。 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引路人带他们进入这个领域 。 那时 , 阿里和京东嗅到了智能产品的商机 , 凭借超流量平台搭建起了智能云平台 。 卢宇聪决定接入其中 ,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
选择与大平台合作的弊端 , 也显而易见 。
2014年 , 万和和阿里小智、京东智联 , 联合研发出了第一款智能产品 。 但事实上 , 他们并不满意 。
数据平台最核心的云由对方提供 , 很多方面会受制于合作方 , 如开发的时效性、产品的定制化、渠道之间的竞争关系 。 更关键的是 , 主动权在对方手上 , 万和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
卢宇聪那时候想 , 如果自研系统就可以掌握主动权 , 也可以覆盖线上线下所有销售渠道 。 2015年 , 万和开始组建智能化团队 。
但自建研发系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 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人员管理上 , 企业走了很多弯路 。
黄建优记得 , 他们曾研发一款壁挂炉产品 , 可能是内部程序设计的问题 , 导致产品在断网或者掉线后 , 没办法连网 , 造成壁挂炉的在线率越来越低 , 后来经优化 , 连网的问题得以解决 。
为此 , 万和成立了一个实验室 , 每款产品上线前 , 都会挂在那里 , 保持至少三个月的稳定在线 , 一周之内掉线次数不超过两次 , 才会进行大面积推广销售 。
2016年 , 万和智能云平台上线时 , 虽已有智能产品 , 但不稳定的情况居多 。 直到2017年 , 智能产品都可以在智能云平台上稳定在线 。
与此同时 , 在智能制造方面 , 卢宇聪的想法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 , 产生较大的价值;前几年智能产品的出货量一般 , 今年有了大爆发 , 产品出货量占公司整体出货量的30% 。
【万和电气卢宇聪:浴厨的数字想象】小而关键的技术点改良
在卢宇聪看来 , 家电产品要做很大的技术变革 , 相对困难 , 关键是对小的技术点进行改善 。
万和今年研发了一个可移动的“小圆点”(无线智能控制终端) , 可以控制热水器开关和调温 , 是对技术点改善最好的体现 。
洗澡时发现温度低了 , 打开门喊家人把温度调高 , 这种场景在一般的生活当中很常见 。 “热水器不装在浴室 , 可能在厨房或阳台 , 还有可能浴室和厨房相隔很远 , 要调节热水器温度很麻烦 。 ”黄建优说 , 这个“小圆点”相当于提升了用户体验 。
研发“小圆点”的初衷 , 源于一个数据 。
2019年底 , 在智能产品领域 , 热水器手机APP日活跃用户不超过30% , 即10个使用智能产品的人 , 安装激活app后 , 可能只有3个人经常使用 。
黄建优说 , 70%人还是喜欢使用按键 ,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用户不习惯使用手机 , 他们就思考 , 如何让用户不用跑到热水器面前按 , 又可以有按的东西 , 最后就设计出了“小圆点” , 只要有网络就可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