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人生如潮水,潮起潮落,谁都难免有落魄时,此刻怎么办?有的人自暴自弃,有人莽撞乱为,但更多的人会选择隐忍待变,因为这是唯一的正解。但问题却又发生,为何有人经过隐忍待变后,能苦尽甘来,而还有的人却从此沉沦?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文章插图
读史使人明智。除去运气外,还应从历史中去看一看,以便找到答案,参看人物,便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前期一直活得很滋润,自建文帝登基着手削藩后,朱棣的人生就陡然急转,从此变得落魄不堪,直至最后苦尽甘来,一飞冲天。那么在他最落魄的这一阶段,朱棣都做了些什么呢?其实,就两件事!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文章插图
其一、落魄中,低头是顺从,更是智慧一个不懂得低头的人,会死得很惨;一个不知如何低头的人,会活得很难!朱棣懂得低头,因为他知道无法抗拒这一切。但同时,他也更知道如何低头,以免让自己日后更难!在朱元璋一周年忌日时,本来按规定朱棣该前去南京。但此刻朱棣敢去,建文帝就真敢扣,可若不去则会更被动。朱棣思量再三决定:自己称病,让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三个儿子代表自己前去。一则是展现自己无私心,二则就是,只要朱棣在,这三个儿子就相对安全,还有机会救回。若朱棣死,这三个儿子也会死,连生的机会都没了!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文章插图
这就是朱棣的选择,虽看着很残忍,但却是最优选择,保留了生存的机会。果然三个儿子一到南京,建文帝就犯了难,是扣留还是放归?此刻朱棣又来信乞求:自己病重,让三个儿子回家尽孝。面对这个正当要求,建文帝思量再三,最终放归了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不是建文帝想放,而是他也明白,已没有正当理由阻止了!除非不顾亲情,但这样一来,他这皇帝还如何展现仁德?自己就把自己戳穿了!这就是低头的智慧:并非投降任由宰割,而是在落魄中,保留住希望,更对自身遭遇清醒认识下的选择!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文章插图
其二、落魄中,与其求神拜佛,不如充实自我落魄状态下,既是煎熬,更是磨砺,甚至可视为一个起飞的新平台,只看你如何去做!当朱棣发现,自己跟建文帝的这盘“削藩大棋”,根本没有“和局”的可能后。朱棣的第二步行动,就开始了——装疯!以此麻痹建文帝。却在此刻,又偷偷地打造兵器,为最后的决斗,进行准备。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文章插图
须知,装疯这种手段,属于老把戏,极易被识破,且又损堂堂燕王的形象,可朱棣为何要选择这种貌似最笨的办法呢?道理很简单,朱棣就是要把所有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建文帝最关注的是朱棣的情况,自然朱棣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来认真研究。而朱棣便是抓住建文帝的这种心理,自毁形象,疯得天下皆知一般。比如史料上记载的,朱棣在大街上折腾,哪里人多,他向哪跑。自然,几乎所有的监视力量,就都跟着朱棣而去。而建文帝的评估,也就会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判别真假上去了。那么此刻朱棣的其他准备工作,是不是就相对安全了许多?自然是如此!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文章插图
所以,朱棣装疯,就是吸引火力的经典案例,给他起兵前,其他的准备工作,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从朱棣装疯这个例子来分析,显然会得到这样一条,落魄中与其求神拜佛,不如趁机充实自我。因为隐忍并不完全是被动忍耐,还更应有积极作为!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