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如何科学接种?专家这样说……

通讯员 衣晓峰 李宴群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李丽云
【宫颈癌疫苗如何科学接种?专家这样说……】最近 , 有关两则宫颈癌防治的新闻报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 一是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表示 , 中国将全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 。 这意味着 , 我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 推动全球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 二是经国家药监局批准 , 四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年龄由过去仅适用于20-45岁的女性群体 , 扩大到目前的9-45岁 , 成为时下接种年龄谱最广的疫苗 , 以确保预防宫颈癌关口“前移” , 免于低龄女童“中招” 。 世卫组织强调 , 通过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的三级防治路径 , 到2050年 , 有望减少40%以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和500万相关死亡病例 。
宫颈癌疫苗如何科学接种?专家这样说……文章插图
近日采访人员采访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女病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副主任陈秀玮教授 , 她说 , 面对宫颈癌疯狂肆虐的现实 , 必须唤起国人的警觉 , 一定要增强宫颈癌的防治知识及主动筛查意识;必须早干预、早预防 , 尽早接种HPV疫苗 。 在临床三级预防中 , 排在首位的就是接种预防性疫苗 , 这已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 。 她同时围绕不同女性选择接种何种类型的疫苗进行了科普 , 她建议接种疫苗要根据接种者年龄、身体状况及当地的卫生资源等综合决定 。
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易于癌变
作为常见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 , 宫颈癌是全球15-44岁女性中第二大高发癌症 。 据2018年最新公布数据 , 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110余万例 , 死亡病例3.4万例 。 在我国 , 宫颈癌不仅新发人数多 , 而且更加年轻化 , 呈逐年“水涨船高”的发展趋势 。 而在95%的宫颈癌病例中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则是幕后最大的“黑手” 。
陈秀玮教授介绍 , HPV , 即人乳头瘤病毒 。 根据病毒核苷酸序列不同 , 迄今发现的HPV病毒已多达100多个亚型 , 分为高危型及低危型 。 其中 , 高危型HPV病毒约有14种 , 而“威力”最大的两种HPV-16、HPV18型 , 导致了高达70%的宫颈癌病例 。 统计数字显示 , 约80%的女性在一生中感染过HPV , 而其中80%左右女性通过自身免疫力将HPV及时清除 , 只有少数人受到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 , 演变为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 。
“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的过程 。 陈秀玮教授指出 , 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到形成宫颈癌 , 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 专家在充分揭示HPV-16和18型病毒机制的基础上 , 专门针对这两种病毒的“围追堵截”而开发出了HPV疫苗 , 也就是宫颈癌疫苗 。 现有的HPV疫苗型号 , 包括二价、四价、九价等3种疫苗 。 “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 , “价”越高意味着抵御的HPV亚型就越多 , 对被接种者的保护作用就越强 。
从临床来看 , 目前我国妇女平均HPV感染率为15% , 成年女性HPV感染率呈17-24岁和40-44岁“双高峰” 。 陈秀玮教授解释 , HPV感染途径有很多 , 一是性传播 , 这种经过性关系播散的方式最常见;二是密切接触传播 , 如皮肤接触 , 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侵入;三是间接接触传播 , 即接触了病毒携带者的生活用品等;四是母婴传播 , 由已经感染的孕妇经由产道染病给婴儿;五是医源性感染 , 系医务人员由于自身防护不当而被传染 。
当前 , 全球为预防宫颈癌而研发出的疫苗已经显示出巨大效果 , 其中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18亚型感染所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预防 , 在全球和我国获批适用对象为9-45岁女性;四价疫苗主要用来阻止HPV-6、11、16、18等四种亚型感染造成的癌前病变、癌变、生殖器疣、生殖器感染 , 在我国适用范围由20-45岁的女性群体 , 扩大到现如今的9-45岁;而九价疫苗主要用于“围堵”HPV-6、11、16、18、31、33、45、52、58等九种亚型HPV感染所致的外阴癌、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生殖器疣 , 在我国适用对象为16-26岁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