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尼洗泥泥净尼归”,男子妙对下联,惹尼姑庵尼姑羞红了脸( 二 )


 上联“尼洗泥泥净尼归”,男子妙对下联,惹尼姑庵尼姑羞红了脸
文章插图
故事发生在明朝江南,有一大户李家,用现在的话来讲已经是小康家庭,衣食无忧,培养下一代自然要“精良”一些,李家的女儿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但知书达理、姿色过人,而且精通琴棋书画,成为父母的掌中宝。
只是父母的铜臭味儿太浓,一心想把女儿嫁与高官子弟,以谋取更多的权势与地位,完全不顾及女儿的想法。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自然不甘就犯,只要有提亲的,女儿都会严词拒绝,一时间父女之间僵持不下。
这日又有人前来提亲,是当地知府的儿子,父亲一听乐不可吱,却不想女儿一如既往的拒绝婚事,为此父女吵翻了脸,女儿一气之下到尼姑庵出家,宁可枯守青灯,也不愿意嫁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
当李家女儿来到尼姑庵后,庵内的主持是个颇有见识的尼姑,看李家女儿年纪轻轻,必是冲动之举,也不忍心如葱般的年纪就让她步入佛堂,便好心收留,让其带发修行。却未成想,李家女儿甘之如饴,每日按时捻珠诵经、清洁打扫,丝毫没表现出烦闷,尼姑只能由她而去。
一天,当庵内尼姑们正在诵经礼佛时,门外传来吵闹声。原来知府的儿子带着一帮人前来抢亲,要李家女儿嫁与她。吵闹声与尼姑庵的清静极不协调,无奈之下,李家女儿只能出头露面,但又不想嫁与知府儿子,便心生一计。
 上联“尼洗泥泥净尼归”,男子妙对下联,惹尼姑庵尼姑羞红了脸
文章插图
李家女儿对知府儿子说道,“让我嫁与你也行,我这有一联,你若是能对上,我便嫁你!”首府儿子听后欣然应允,并对着佛前发誓,如对不上从此不再打扰。
于是李家女儿提出上联“尼洗泥泥净尼归”。知府儿子听后傻了眼,本以为一小女子能提出如何难度的联,却未成想是一副“机关联”,“尼”与“泥”谐音,重复使用并表达出不同的意思,以他的墨水自然是对不出的,只能悻悻而返。
为了避免知府儿子再来骚扰,这副联便挂在了尼姑阉的门口,以提醒知府儿子在佛前的誓言。本以为此后可以安心度日,只是过了不久又一人来打破了庵中的清静。
原来,有一路过的书生进京赶考,途经尼姑庵看到门前的这副上联,听说了其中的故事,觉得有趣,沉思片刻便对出了下联“僧蓄鬙鬙出僧回”。
“僧”与“尼”相对,同为佛中人,对得精妙,并且同样的谐音字。最令人叫绝的是,上联只是尼姑洗鞋的佛家人日常生活描述,而书生的下联,则是含有劝李家女儿不必执着当前的意思,有让她还俗之意。
 上联“尼洗泥泥净尼归”,男子妙对下联,惹尼姑庵尼姑羞红了脸
文章插图
李家女儿自然领会书生联中的含义,顿时羞红了脸。见书生如此有才,不由得心生好感。后来李家父母见女儿意见执着,又听说了书生一表人才,便应允了这门婚事,成就了一段佳话。
总结
古代有关才子佳人的对联故事有很多,能够让当代人体会到寓意颇深的才情。也许很多朋友都会认为,像对联这样的传统文化似乎与发展飞速的网络文化不相接轨,即使有也属于小众化的文学氛围,也或者会认为,对联是成熟人士、上了年纪才喜欢的文字游戏。
其实不然,只是没有涉猎这方面的内容罢了,现在有很多有关对联的平台提供交流空间,在交流的同时不但能够汲取古代文学的精髓,更能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多看看书,总是好的。
参考资料:《寺院楹联集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上联“尼洗泥泥净尼归”,男子妙对下联,惹尼姑庵尼姑羞红了脸】观看文章的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说的,或者是想对我想说的,欢迎你们在评论区留言,你们的每一个评论都是小编的最大的鼓励,明天小编会用最大的努力给大家分享新的文章,喜欢文章的朋友,记得给小编点个关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