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人的一生中有三次成为绝对主角的机会,分别是降生、结婚、死亡。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礼仪之邦,各种礼仪制度相当完善,对人生中的这三件大事更是到了繁文缛节的地步。并且,中华文明以“孝”治天下,那么在这其中的丧礼制度便格外的严谨、复杂,诸多讲究。
文章插图
在农村甚至有专门的行当负责“办白事”,这些复杂的丧礼到底是从哪里发展演变来的呢?古人的丧礼又是怎样的,都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人类文明还未开化的时候,对死亡是不会感到悲哀的,对于同伴的突然离世人们是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尸体被随意的扔置在壕沟里面任野兽食之,更不用提什么丧礼了。
后来随着人们文明意识的觉醒,我们的先民开始重视死者,并且开始逐渐发展完善丧礼制度。
1.棺椁、坟墓的出现,尸体得以好好安置
古人对于死亡的认识并没有现代人这样透彻,他们认为死去的人并没有消失,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者说“上天”了。因此,承载着死者灵魂的遗体便不能被随意丢弃了,需要好好安置。
相传,黄帝最早开始制造棺椁,后来,周公制作了棺椁的装饰扇,史佚制作了棺衣,这个“人类遗体的柜子”不断的被加以装饰,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华丽,人们相信有一副好棺椁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更好。
文章插图
棺椁可以有木、铜、石等多种材质,但是古人偏爱木质,特别是松木、楠木这些优质木材。很多人省吃俭用一辈子就是为了给自己攒一副好棺木,以便在另一个世界好好享受。并且,古人习惯早早的给自己打好棺木,因为棺椁又有一个名字叫“寿材”,打好了寿材也是为了给自己“添寿”的意思。
有了棺椁还需要有得当的位置来安放,因此就出现了坟墓。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句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形象的写出了我国古代最普遍的坟墓形状,类似于我们日常食用的馒头。
文章插图
据说,黄帝建立了京观,然后才开始制作坟墓。如果只有一个“土馒头”,那么多少年后估计这到底是谁家祖先的坟墓都分不清楚了。
文章插图
因此,后汉时开始制作墓碑,当时的墓碑和现在考究的墓碑可不一样,仅仅是刻上文字和易于辨识的东西,用来方便后人辨认。这些就是最初的坟墓形式。
2.丧礼里面的服制是如何规定的?
在我国古代,丧葬礼仪更多的是一种对“孝道”的体现,因此如何在礼节上规范丧礼便显得犹为重要,这些集中体现在“服制”上。
文章插图
我们在了解古代人生平的时候,经常读到一个词,“丁父忧”或者“丁母忧”,这指的便是为父母居丧。封建王朝的皇帝们以“孝”治天下,对于孝道自然大力推崇,因此在官员们有父亲或者母亲去世的时候必须辞官回家服丧,停止一切娱乐、交际活动,以示哀痛。
从黄帝开始制定了丧礼。后来,大禹把“一刀切”似的丧服进一步细化,按照亲疏远近划分为五个等级,血亲重孝,相对来说关系较远者便从轻服丧。
关于服丧时间,从尧开始便有了明确规定,以三年为期。并且,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的“披麻戴孝”也是从他开始的,尧规定,为父母亲服丧要穿粗麻的衣服,以示对尊亲的哀痛,父母都不在世了儿女们总不能独自享乐吧。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