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评剧《新亭泪》剧照
◎张敏
三十九年前,剧作家郑怀兴将满怀的忧患意识、生命喟叹倾注于魏晋文人周伯仁身上,写下了当代历史剧的扛鼎之作《新亭泪》。也许阳春白雪、意识超前,《新亭泪》获得了全国的剧本奖并被写进了当代的戏曲史,却仅由仙游县莆仙戏剧团演出了七八年,地方剧种间改编、移植、搬演之类应有的时代回响并不多见。中国评剧院把这部经典之作“接着讲”,请郑怀兴亲自操刀改为评剧,完成了二度创制。
新亭“故”事,曾被《晋书·列传三十九》《世说新语·尤悔三十三》等书以仅仅百十字记录,剧作家“从历史缝隙中寻觅与发现”,并经巧妙构思,将之发挥成一部深具思想性与历史感的新编历史剧。该剧讲述东晋时,元帝偏安江左,为牵制王氏士族势力,重用刘隗,王敦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叛乱,其兄丞相王导为避嫌诣阙长跪,并请老友周伯仁上疏求情;王敦大军攻入都城,元帝令刘隗搬兵勤王,刘隗却弃君而逃,王敦逼宫,周伯仁为止内乱,替君顶罪;王敦欲杀周伯仁,问于王导,王导不置可否,伯仁被杀,王导才见其当初力保自己的奏章,追悔莫及,痛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新亭“故”事,伯仁到底因何而死?】剧作家以“情”写“性”,将君与臣、臣与臣以及自我与内心的冲突立于艺术与时代舞台之上,展现了每个人面对天下存亡断续时的挣扎与抉择。
在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中,该剧巧妙完成了对周伯仁形象的塑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伴随着周伯仁的笑声,一个醉意沉沉却要入朝上疏的老臣映入眼帘,几分潇洒飘逸,几分醉态可掬,却遮不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内心焦灼与痛苦。王导心急如焚求其帮忙,周伯仁醉意蒙蒙,却扎心质问,“你不能治一族,何能治一国”,随后更是开口痛骂:“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士族首领王导你却只知被动揽责,担当何在、士心何存?”朝堂之上,周伯仁“酒后失仪”,再责君王,“居内宫不问朝政,有其君亦如无君”。对刘隗的诡计多端,周伯仁更假以王导“可杀”之三条理由,条条提醒晋元帝国家危亡的真实处境。新亭寻旧梦,周伯仁捧瓢痛饮,对酒当歌,痛哭流涕,一声长叹:“文不能朝纲重振,武不能收复中原。天生我材有何用,一似蚍蜉寄人间。”醉与醒之间,是一代文人寄望人间有序、士人担当的精神理想与天下抱负难以实现的虐心与突围。
这是一部描写男人之间内心交锋的戏,借助颇具潜台词的戏剧动作、画外音、交锋对话等手段,将晋元帝、刘隗、王导、王敦等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外化,使人物关系错综绵密地交织在一起。晋元帝虽敬佩王氏一门的栋梁之才,但又恐惧、艳羡王氏高涨的声望,任用刘隗正是迫于其内心的不安;朝堂之上,刘隗故意转述的一句童谣“马夺槽,王杀马”,瞬间激起晋元帝心中的惶恐不安,亟欲提笔而令杀王导,但又思虑不决,担心刘隗独大。面对国势危急,作为士族之首的王导,内心虽十分忧愤,却觉人言可畏,闭门谢客,独自惆怅;在晋元帝到访时,他恪守君臣之礼,欲愤则忍、欲说还休,谨遵礼法,却渐离法礼大义。王敦标榜清君侧,实则斩除不了直指心魂的对祖逖将军的惧怕,北敌乘虚而入,国家摇摇欲坠,新亭之畔,唇枪舌剑之下,其人私欲尽显。东晋一地,君不君,臣不臣,士不士,文武不位,公私不分,天下根基堪危矣。
新亭是周伯仁“成为自己”的地方。曾几何时,王导、周伯仁等群臣好友新亭饮宴,心忧天下,相顾流泪,新亭承载着众人的悲慨与壮志。眼下,新亭对泣已成惘然,仅留周伯仁独自坚守。新亭的场景在剧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周伯仁在新亭与仙人对谈,这场戏利用意象化的手段,外化出一个具有道骨仙风的仙人形象,仙人借范蠡、屈原、诸葛亮、苏武等为国尽忠、为天下苍生计的事例向周伯仁指点迷津,周伯仁得以“照见自己”。第二次,周伯仁在新亭弹唱,欲感召天下忠魂,与前场新亭戏相互对应,以“新亭弹一曲,酒醒鹤高飞”相贯穿,并利用箫、古琴、大鼓等音乐,以激越的笔调,渲染了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氛。“酒醒鹤飞”,周伯仁终得觉解。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戴宗跑得快,全凭甲马带!那么这个宝贝到底是怎能来的?
- 用滑板画水墨、用布贴在滑板,这两个日本滑板先锋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 趣谈真实的陈近南,武功到底有多高
- 在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之间,到底有着多少道坎?共七道
- 千古词人李煜深爱的几个女人,结局到底如何?
- 中国古书中记载的“孔甲养龙”,真的是龙吗到底是什么生物
- 《西游记》中一出场就被孙悟空打败的巨灵神,到底是何方神圣
- 女娲娘娘的地位到底多高她坐下3个弟子,如来都不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