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成宫遗址考古佐证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

唐九成宫遗址考古佐证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采访人员 赵争耀)12月24日,采访人员从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唐代殿基外倒塌堆积中发现了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南侧基台所砌陡版石上还黏附有3至4层白灰皮,表明唐代殿基陡板石面都是以白灰装饰的。对比隋代遗留刻有精美图案的石材,推测应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是魏征《醴泉铭碑》中所言“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

唐九成宫遗址考古佐证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
文章插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4月—2020年8月对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实际发掘约230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400余件。“4号殿址坐北朝南,初建于隋代,唐代沿用隋代殿基并整体有所增高抬升,外围且有增建和扩建。殿体由殿阶基、西慢道、殿面础石和殿基周匝散水四部分构成。从建筑构材、夯土层理和殿西、南两面破损裸露的断茬等观察分析,4号殿基明显可分隋唐两期,其中唐代部分叠压在隋代的之上。”据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介绍,隋代殿基主要由散水、基台台壁和内里夯土组成,散水和台壁皆为石材砌筑,石材为当地所产的麻绿色砂岩。同类石材皆切割整齐划一,外表打磨光滑平整,体现了工程的严格管理和要求。自西慢道南壁、绕殿西、殿南台壁自下往上皆以四层地袱石、陡板石、隔身版柱和压栏石相间拼合包砌。其中最上层地袱石、隔身版柱和压栏石外表皆以隐地起突和线刻兼施的手法,雕刻有精美繁缛的缠枝唐草纹图案,由严谨对称的叶蔓为构图单元,上下或左右相连,线条流畅活泼,规整而不显单调。唐代以隋代石构殿基为基础,对殿基和慢道整体抬升加高,增筑的部分高约1.5米,主要由夯土构成,起夯自隋代压栏石(殿北面为地袱石)同高水平的旧夯茬。殿面柱础石尚存有14块,皆为方座覆盆式,其中8块尚处于原位,南侧6块皆已因洪水冲刷移位而呈现出倾斜、陷落等状态,其中一件上刻“杜”字。从现存柱础分析,唐代殿面大致可复原为东西38米、南北25米,面阔九间,进深三间,是一座殿基高达4.2米的高等级台式殿堂建筑。

唐九成宫遗址考古佐证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
文章插图

唐九成宫遗址考古佐证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人员在唐代殿基外倒塌堆积中还发现了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南侧基台所砌陡版石上尚黏附有白灰皮3至4层,表明唐代殿基陡板石面都是以白灰装饰的。“这或许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魏征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也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这个发现应该就是文中所言‘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考古专家说。
【来源:三秦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