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偏心传给孙子好碗,“破碗”传给孙女,专家:孙女捡到宝了

引言
《满庭芳·诗礼传家》中写道:“诗礼传家,不名则利,谁能袖手安常。”在以前,老人们总会想方设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传家宝,有的是器物,有的是诗书。传家宝承载着祖辈的祝福和期盼,精神价值远胜于经济价值,不过,也有一些家庭的传家宝价值不菲。
在没有计划生育之前,我国的家庭普遍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有些地区或者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也不一样。生活在黑龙江的刘凤英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她有一个弟弟,爷爷认为男孩子必须要有吃有喝,一生富贵,所以特意将一个非常精致、还带着底座、完好无损的瓷器传给了弟弟。而对于刘凤英,爷爷认为女孩子不需要追求那么多,有口饭吃、日子过得下去就行了,只给了她一个带着缺口和一个“破洞”的瓷碗。
爷爷偏心传给孙子好碗,“破碗”传给孙女,专家:孙女捡到宝了
文章插图
▲古代瓷碗
后来,刘凤英的弟弟开始做生意,但是却发展并不顺利,不但没能赚钱,还赔了不少。但是弟弟并不想放弃,于是就把爷爷传给他的瓷器卖了。刘凤英作为姐姐,也不能对自己的弟弟袖手旁观,于是她也打算把手里那件瓷器给卖了,然后将这笔钱来帮助弟弟。
不过,刘凤英也不是专家,她并不具备鉴定自己那个古董的能力,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刘凤英带着那个“碗”来到了一档鉴宝节目。刘凤英想要通过这个节目寻求专家的帮助,这样在她出售这件瓷器时,心里也有个底。
爷爷偏心传给孙子好碗,“破碗”传给孙女,专家:孙女捡到宝了
文章插图
▲鉴宝节目照片
然而专家鉴定后却赞叹不已:孙女是捡到宝了。原来这个“碗”并不是一个碗,它是一个钵。而且它是一个非常少见的绞胎钵。绞胎瓷器是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法工艺烧制而成,它常常是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为原材料,在制作时将这些颜色的瓷泥像拧麻花一样拧在一起。
绞胎瓷器制作方法繁琐细致,最终的成品会出现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有的像年轮,有的像羽毛,有的像梅花,还有的像是浮云流水,极其美丽炫目。在我国唐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绞胎瓷器,宋代时这种工艺最为成熟。在宋代,有不少瓷窑都可以烧制这种瓷器,但是以阳峪窑及其恩村诸窑所产出的绞胎瓷器最为量大精美。
爷爷偏心传给孙子好碗,“破碗”传给孙女,专家:孙女捡到宝了
文章插图
▲绞胎钵
尽管如此,绞胎瓷器就算在宋代的产量也不算大,因为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而且难度大。所以在数量和质量上便受到很大限制,宋代的瓷器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绞胎瓷器同样如此。其他瓷器的烧制手法依然流传了下去,但是绞胎瓷的技法却渐渐失传了。
爷爷偏心传给孙子好碗,“破碗”传给孙女,专家:孙女捡到宝了】到了现代,绞胎瓷器就更为稀少,目前发现的大多数都是残片,完整的瓷器很少。我国学者对于绞胎瓷器的研究,由于缺乏实物资料,也进行得非常艰难。
爷爷偏心传给孙子好碗,“破碗”传给孙女,专家:孙女捡到宝了
文章插图
▲绞胎钵上的花纹
而刘凤英的这一件绞胎钵却是一件相对完整的绞胎瓷器,虽然在钵的口沿处稍有破损,但是那也是由于烧制时候造成的。鉴宝专家告诉刘凤英,绞胎瓷器一般是反扣过来进行烧制,所以在取出成品的时候容易将口沿处造成破损。刘凤英手里的这一件,就是出自于阳峪窑的一件宋代绞胎钵。
而钵壁上的那个洞就更不是破损了,那是在制作瓷器时专门留下的,这样的孔是为了后期可以在上面增加把手,这个孔非但不是这件绞胎钵的掉价之处,反而是这件瓷器最为珍贵的地方。最终,鉴宝专家给出了这件绞胎钵的建议市场价:三十五万。如果这件瓷器的口沿上是完好无损的,那么它的价值还要翻一倍,也就是六七十万左右。
爷爷偏心传给孙子好碗,“破碗”传给孙女,专家:孙女捡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