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年底,文宗高血压病情加剧,王守澄趁机荐郑注入治。没有想到的是,文宗吃了郑注的药,病情大有好转。
文章插图
有人分析,估计郑注的药里面有传自西域的镇痛麻药,所以文宗感觉很好。只此一招,文宗对郑注全然改观,立拜为太仆卿兼御史大夫。从此郑注“起第善和里,通于永巷,长廊复壁。日聚京师轻薄子弟、方镇将吏,以招权利。”同时,他又三天两头窜入太监掌领的禁军,与王守澄密谈,“语必移时,或通夕不寐。”就在这时,郑注把李训介绍给了王守澄。李训,原名李仲言,进士出身,研究《周易》的专家。其堂叔是先前的宰相李逢吉。由于深知此位侄子“阴险善计事”,老宰相很是喜爱李训。当时,李逢吉想重新做宰相,李训知道堂叔意思之后,自告奋勇,不顾自己母丧未满期,自称和郑注关系好,要替李逢吉去京城“活动”。
文章插图
李逢吉大喜,给李训“金帛珍宝数百万”,让他以此送给郑注当“好处费”。郑注得财,当然大喜,马上把李训推荐给王守澄。李训“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辞敏智捷”。守澄对他也很有好感,立刻向本来就十分沉迷《周易》的唐文宗面荐李训。相见一谈,李训风神俊逸,侃侃而言,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大得《周易》之奥妙,唐文宗大悦。当时,李训服孝期未满,还一身孝服穿戴。为了方便出入,文宗便让李训自称“王山人”,戎服入见,穿身军装进宫。太和八年,李训服孝期满,立即被文宗召入内殿,面赐绯鱼袋,并任翰林侍讲学士。
文章插图
“两省谏官伏阁切谏,言(李)训奸邪,海内闻知,不宜令侍宸良,终不听”。细究唐文宗本心,可能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年与宋申锡密谋除去宦官,不仅未成功,自己差点引火上身。现在,他想通过与郑注交往,稳住王守澄等人,进而提拔李训,再作进一步打算。如此,宦官们觉得文宗使用的这两个“红人”皆是“自己人”,不会生疑。李训一向“善揣人意”,知道文宗痛恨宦官,便趁讲解《周易》的机会,在文宗面前指斥太监擅政,言论纵横,让皇帝觉得此人真可托大下大事。
文章插图
郑注也忙向皇帝靠拢,全然忘记昔日王守澄对他的“荐拔”之恩。“自是二人宠幸,言无不从”。
- 宋小宝书法被网友盛赞,潇洒飘逸,深得赵本山精髓,专家:江湖体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1978年, 李渊外孙女墓被发掘, 专家发现一文物, 揭开她的奇怪癖好
- 朱厚烨墓出土一件金簪,却震撼了考古界,专家:金簪上的天上人间
- “镇海吼”重达32吨,历经千年不倒,却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快赏齐白石书法
- 商朝因何而亡?专家打开3000多年前的古墓,找到了真相
- 山东重特大科技攻关课题研究
- 几十块买的齐白石虾,专家看后手抖称最值钱的就是这半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