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茌平区“活态非遗”推陈出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张同建
聊城市茌平区副区长宋静说,茌平区以文化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态非遗”推陈出新。
 聊城市茌平区“活态非遗”推陈出新
文章插图
聊城市茌平区“活态非遗”推陈出新】今年,茌平区摆渡口秧歌、花鼓荡戏、袁氏接骨膏饼3个非遗项目获批省级非遗。加上茌平剪纸、杜郎口中堂画,目前,茌平共有5个省级非遗。摆渡口秧歌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为让其焕发新的光彩,茌平区以平调秧歌及秧歌小调为主,采集音频、视频资料50多条,采集秧歌小调唱词60多首,改编创作舞蹈《摆渡口大秧歌》,并编写教材在中小学推广传统舞蹈教学。
据了解,茌平花鼓戏起源于茌平区西部的杨官屯乡,其中又以小谢、大谢和毕庄村最为流行,盛行于清末民初,历经六代传承,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聊城市茌平区京剧团下乡演出时,发现了在乡间广为流传的花鼓戏,开始有意识的引入、学习并专场排演花鼓戏。为了保护和传承花鼓戏,区剧团先后整理改编了茌平花鼓戏《贫妇人卖子》,新创排了移风易俗题材花鼓戏《冤家亲家》,该戏目已入选2020年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聊城市茌平区“活态非遗”推陈出新
文章插图
董庄中堂画起源于明隆庆年间,是明代著名画家董立元开创,传承到今已有十余代,第十一代传人张宗源已经94岁,仍活跃在传承非遗第一线,杜郎口镇南董村获批聊城第一批非遗传习所。近些年来,通过收集整理董庄中堂画作品出版画册、建立传习所、举办免费培训班、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传统艺术走进校园,利用室外宣传栏、LED、微信公众号对中堂画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全区美术创作者进行董庄中堂画研讨会和创作交流会等推动了董庄中堂画的保护传承和普及。
茌平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近几年不断推进剪纸作品不断创新。今年,茌平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创作的“凤冠霞帔”、“茌平衙门朝正东”“党建引领、全面小康”3幅原创作品参加“2020山东省旅游大会暨中国首届国际文旅博览会”,受到众多媒体和观众的追捧和报道,“凤冠霞帔”被《山东新闻联播》采用播放,实现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新时代的“中国梦”的融合。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