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当场出题当场答卷,而且皇帝亲临,时间不可能长,因此考的人也不可能答出什么名堂,定高下,先看文字和格式有无错误,其次看书法的优劣。宋太祖赵匡胤由于是这一做法的首创者,加上武夫横行的五代刚刚结束,中原文气末通,书法大概谈不上,因此,当时规定,只要格式文字不差,谁先交卷谁就是状元。没想到,出事了。宋太祖开宝八年殿试,居然有两个人同时交卷,而且又都没有什么错误。当时又没有秒表,肉眼看不出先后。旁边帮忙判卷的人着了急,宋太祖赵匡胤却有办法,马上命令二人手搏,也就是摔跋角力争之,谁打赢了,状元算谁的。结果,一个叫王嗣宗的人,把对方的幞头打落,而恰巧对方又是个秃子,羞愧难当,自认失败,于是王嗣宗得了状元。
文章插图
赵匡胤是武人,传说一根杠棒打得天下郡州都姓赵,倒是有点夸张,基本的地盘其实是从后周孤儿寡母之手夺来的。但是作为柴世宗的驾前爱将,武艺超群应该是不错,积习所至,出这样的招,应该不奇怪。只是,考试用武人的招数分出高下,当时的问题解决了,但后来得了状元的王嗣宗却有了麻烦。殿试比的是诗赋和文章,最后的状元,居然是摔跋摔出来的,传出去,不太好听。宋承唐制,虽说举士还有其他科,但进士绝对属于最受重视的,状元都很有出息,在官场上不说是一步登天,也大多顺顺当当,走到哪儿人家都高看一眼。可是王状元不行,高中之后,即被吏部发到地方,做了不大的官,而且一路走来,总是被人刁难,疑心他文字水平不够,有的上司还当场出题考他。
文章插图
好容易想摆摆状元架子,人家就会说,一个手搏状元,算什么?其实,跟同榜的人比起来,王状元即使不强,也不差,但因为跟人过了一招武的(估计后来人门以讹传讹,把他传成老粗了),遭遇如斯,真是有点冤枉。“冤案”的制造者无疑是赵匡胤。原本,恢复开科考试,无非是力矫五代武夫治国之弊,重新建立文治政府,恢复文治精神。显然,被武人黄袍加身当了皇帝的赵匡胤,虽然自已是武人,但深知在骄兵悍将当家的朝廷,当皇帝有多么的不爽,时时刻刻要看武人的脸色行事,稍不留神,丢了皇位不说,身家性命也难保。局面的根本改观,唯一的出路,是回到过去马上得天下不以马上治之的传统。
文章插图
因此,开科考试,是继杯酒释兵权的后续关键性制度建设,而设置殿试这一环节,又是强化应试举子跟皇权联系的高招。谁不知道过去天地君亲师并称“五达尊”,皇帝主持殿试,则意味着凡是中试者,都是皇帝的门生。对于这些候补的官员而言,皇帝既是君,又是师,双方多加了一根绳子,叛离的担心,自是少了几分。当然,反过来,考上的举子,跟皇上攀上师生关系,怎么说,都是件光彩的事。从那以后,凡是进士,虽然都知道其实皇帝并没有给他们看过文章,但都自称天子门生。所谓的文治,在那个时代,往往就意味着摆样子,排仪式,讲程序,大家认认真真做戏,千万不能把戏做成喜剧,就是想笑,也得忍住憋着。宋太祖赵匡胤毕竞是武人,一不留神,武夫的积习就冒出来了,干不该,万不该,弄文的严肃所在,怎么可以来武的?把个抡材大典,变成了角斗场。
文章插图
看来,经过五个短命朝代的熏染,武人的传统实在是过于强大,北宋王朝,改弦更张,其实不像书上说的那么容易,即使开山的两位皇帝,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两个,摆脱自己的过去,也不那么简单,一个把持不住,就会坏了事。好在,北宋重读书人,恢复文官秩序的大局已定,一点小失误,带有偶然性,没有耽误各地的精英奔着考试下功夫,不是像从前一样,忙着学习拳脚枪棒。
- 明朝|大明贤后,明成祖朱棣仁孝徐皇后
- 明代名臣邱橓-刻苦求学殿试中进士
- 辽宋夏金|千古之谜:宋太祖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
- 君王皇帝|开国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为何隋朝却叫隋文帝?
- 五代十国|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成功的原因,可绝非是兵权它不香
- 五代十国|北宋统一为何先南后北?宋太祖要为统一的失败和北宋灭亡负责吗?
- 辽宋夏金|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给他禅位的小皇帝柴宗训结局如何?真没想到
- 辽宋夏金|武将皇帝宋太祖阴沟翻船,66天平定后蜀,为何最后两年出了叛乱?
- 宋代|中国历代名相-细数宋代名相
- 上联|乾隆殿试出一上联,考生答不上扭头就走,乾隆:别走,状元归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