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山遗址|“玉”破天惊,东亚文明的曙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张向阳
在今年评选出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遗址榜上有名。
小南山遗址不仅发现了迄今北部中国最早的陶器,还发现了9000年前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
用“玉”破天惊形容小南山出土的玉器一点也不为过。
小南山遗址发掘出土包括玉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玉器200多件,经科学检测为9000年前的玉器,因此构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面貌,尤其玦饰、玉管、璧飾等文物,对其后的东亚玉器文化研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小南山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李有骞说:
乌苏里江流域早在一万七千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颠覆了学界对乌苏里江流域玉文化是受辽河流域玉文化、钱塘江流域玉文化影响的推断,考古发现支持的是9000多年前的小南山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乃至东北亚的玉文化。
 小南山遗址|“玉”破天惊,东亚文明的曙光
文章插图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坠】
东亚的玉器文化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之精粹。
在中国古代,玉被人为地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于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说法。
《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鞸。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的高度。
玉作为通神或者祭祀祖先的重要载体,中国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英,把玉石当做人类与神灵世界沟通的媒介,在其精神领域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些非同一般的特征也使玉器成为等级身份及权力、权威的象征。
玉器在敬神、通天方面的宗教礼仪功能是玉文化的核心。
可以说,中国古代玉器不仅是文化现象,更是宗教功能和政治功能的体现。
玉石文化与巫史文化构成了远古和古代社会的精神文化世界的基础。
而且,这种玉石文化在中国延绵数千年而不绝。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邓聪教授认为:
东西文化分庭抗礼,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人类历史上出现东西文化的差异,开始于数以百万年前的早期旧石器文化……
在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东亚北部广大地域属于别具特征的楔形细石核文化的范围。
此时东北亚以致北部美洲大陆,属于同一的文化范畴,新石器时代以至金属时代,东亚玉器文化空前繁荣,而欧洲玉器文化则昙花一现。其后西方世界就转向黄金的文明,东西方文化分道扬镳……(邓聪 《蒙古人种及玉器文化》《东亚玉器》1998年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
 小南山遗址|“玉”破天惊,东亚文明的曙光
文章插图
【2017年墓葬出土的玉环(邓聪拍摄)】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使用水晶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用水晶、玛瑙和石英打制的石器。
但是,这些石器无论从使用功能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与普通的打制石器更为接近,虽然其中已经蕴含了美感意识的萌芽,但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玉器。
距今2、3万年前的山顶洞遗址中发现大量玉石珠串、坠饰等,已是完全脱离生产而美化生活的装饰品。
而在南西伯利亚——尤其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的——石器时代考古学遗存非常丰富。
在这个地区,玉璧乃至玉器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至少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并且在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青铜和铁器时代的两三万年的时间里一脉相承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