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子柳宗元留下的文化宝藏大家好,我姓杜,专看大户
人们都叫我杜大户!
文章插图
河东柳氏的发展壮大,根源之一应该是家训的教化力量。那么,柳氏家训的真容是怎样的呢?今天老杜就带大家领略一番。
我们看看柳宗元留给其子孙的家训:“世代为官而勿贪,产业阔大而勿霸,金仓银财而勿欺,驷马之门而勿淫;以国为忠,以族为孝,以德为邻,与人为善;成名勿宣门庭,得志勿忘饥民……”
老杜还从柳氏家训中,摘录了几段:
唐河东节度使子宽公,讳公绰,最名有家法。中门东有小斋,自非朝谒之日,每平旦辄出至小斋,诸子仲郢皆束带晨省于中门之北。公绰决私事,接宾客,与弟公权及群从弟再会食,自旦至暮,不离小斋。烛至则命子弟一人,执经史,躬读一过,讫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或论文,或听琴,至人定钟,然后归寝。诸子复昏定于中门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变易。
立己以孝悌为基,恭默为本,畏怯为务,勤俭为法。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恭,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莅官则絜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忧与祸不偕,絜与富不并。
【如何评价柳宗元?】从家训中我们能感受到柳氏家族在待人处事、治家求学、修身育子、尊重父母等各个方面的严格要求。
文章插图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士族的兴起之初,还是很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并不像后来腐朽没落的样子。在世人的印象中,士族大多不思进取,凭门第就能做官,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屑于政务军务,在奢侈中腐朽衰落。事实上,也有不少士族凭借良好的家风、家教、家学,获得了文化声望和影响力,俗语说“三代家学成士族”,也就是说,士族并不全是靠世袭,而是靠家教、家学奠基,逐步走出来的。
文章插图
所以,河东柳氏能兴盛几百年,背后肯定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家风家教做支撑的。
柳氏家族的故事很多,柳宗元同宗八世祖柳崇,在南北朝时的北魏做官,是虞乡的中正,后来当了太子洗马,专管太子的书籍和资料,属三品大员。方正大度,学问品行都很好,退休后就住在虞乡镇洗马村,因为他的官显名扬,家规廉谨,深受村里人推崇,也就有了洗马这个村名。
就连唐玄宗李隆基也曾向人说,朕听说柳家的家风优良,家中女子都有贤德,为朕推荐一位合适的入宫吧。
文章插图
之后,有人便推荐了柳范的女儿,这位柳姑娘刚入宫就被李隆基册立为婕妤,她因为家风熏陶,很有才学和女德,深受李隆基的敬重。
除了特定的历史因素外,注重倡导家训应该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柳宗元为父亲撰写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中“士之称家风者归焉”,为叔父撰写的《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中“嗣家风之清白,绍遗训于儒素”,都流露出柳氏家族对家训的高度重视。
并且,柳宗元提出了柳氏家族“四德”,在《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中有“兼备四德,具体而微,公之谓也”之句,将“孝、文、正、清”称为“四德”。“四德”是柳氏家族发展兴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家训的核心内容,是在柳氏祠堂等家族公共场所,以明文公示的方式对柳氏后人的滋养和教化,是柳氏家风家训世代相传的明确内容。
-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郭靖和黄蓉是如何把秘籍放进屠龙刀里的
- 如何“歌唱到老”?看看70岁的刘捷是怎么做的吧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10英寸超大屏电纸书:博阅P10快速上手,超低价使用如何?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当年,他培养黑势力团体敛财数亿,后靠做慈善洗白,结果如何?
- 常香玉是如何成为大师的?青春版豫剧现代戏《常香玉》告诉你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