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武当山金殿神灯竟能六百年不灭,感应雷电,至今无人破解!

道教圣地武当山 , 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境内 , 方圆八百里 , 高险幽深 , 气势磅礴 , 标奇孕秀 , 云飞雾荡 , 千百年来 , 它一直是使历代墨客骚人留连忘返的仙境 , 也是使无数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 武当山那美姿妙态 , 那奇景佳色 , 那名胜古迹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慕名而去 。
武当山的最高处是天柱峰 , 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拥、直插云霄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 。 天柱峰海拔1613米 , 被誉为“一柱擎天” , 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 , 无论是信士香客 , 还是游人墨客 , 只有登上顶峰 , 走进太和宫 ,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
像龟背一样的是金顶所在的天柱峰 , 旁边的这座山峰相当于龟的脑袋 , 而环绕天柱峰的紫金城相当于一条蛇 , 我们知道 , 龟蛇相绕是玄武的化身 , 是武当山供奉的最高尊神 , 古人在没有航空器的时代是如何发现这一奇观的 , 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太和宫的建筑群分布在海拔1500~1612米的建筑线上 。 建筑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天柱峰高耸霄汉气势 , 以明朝皇家建筑规制 , 巧妙进行序列布局 , 突出神权至高无上的思想 , 达到了“美如天宫”的意境 。
金殿|武当山金殿神灯竟能六百年不灭,感应雷电,至今无人破解!
文章图片
太和宫还有一个俗称 , 叫金顶 。 明永乐十年 , 也就是距今600百年前 , 由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 , 历时4年 , 在险峻陡峭的峰顶建成这雄传瑰丽的建筑群 。 建成后明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 , 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皇家建筑为“大岳太和宫” 。 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跃而成为五岳之首 。
明嘉靖年间 , 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 , 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 。 而在那次扩建之后 , 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 , 以金顶城墙为界 , 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 , 墙里面叫“紫金城” , 又叫“金殿” , 而事实上 , 它们原本就是一个整体 。
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柱峰上的金殿 , 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 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 。 金殿面阔进深各三间 , 殿高5.5米 , 宽5.8米 , 进深4.2米 , 全系铜铸鎏金仿木结构建筑 , 重檐迭脊 , 翼角飞举 , 脊饰龙、凤、鱼、马等珍禽异兽 , 古朴壮观 ,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 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 。 殿内栋梁和藻井都有精细的花纹图案 。 藻井上悬挂一颗鎏金明珠 , 人称“避风仙珠” 。 传说这颗宝珠能镇住山风 , 不能吹进殿门 , 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不灭 。
其实山风吹不进是因为殿壁及殿门的各个铸件 , 非常严密、精确 。 金殿内有“真武”铜像 , 重达10吨 。 殿外是白玉石栏杆台 , 台下是长约1500米的紫金城 。 城墙由巨大的长方形条石依山势垒砌而成 。 这座金殿建在武当山群峰中最雄奇险峻的天柱峰上 , 具有“天上瑶台金阙“的效果 。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 是武当山的主要宫殿 , 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 。 共有殿宇、楼阁、廊庑860间 , 规模宏伟 , 气派非凡 。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 , 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 , 面积约160平方米 , 朝向为东偏南8° 。 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 , 四周立柱12根 , 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 , 分别承托上、下檐部 , 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 。 正脊两端铸龙对峙 。 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 。
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 , 铸浅雕流云纹样 , 线条柔和流畅 。 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 , 洗磨光洁 。 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 。 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 , 塑真武大帝坐像 , 左侍金童捧册 , 右侍玉女端宝 , 水火二将 , 执旗捧剑拱卫两厢 。 坛下玄武一尊 , 为金婉合体 。 坛前设香案 , 置供器 。 神坛上方高悬鎏金匠额 , 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 。 殿外檐际 , 悬盘龙斗边鎏金牌额 , 上竖铸“金殿”二字 。 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 , 遍体鎏金 , 无论瓦作、木作构件 , 结构严谨 , 合缝精密 , 虽经六百多年的严寒酷暑 , 至今仍辉煌如初 , 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