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晋的北伐中原,看''攘外必先安内''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 )


从东晋的北伐中原,看''攘外必先安内''合理性和必要性
文章插图
当年,他在江南的几年里,正是晋朝的晋怀帝被俘死后晋愍帝又称帝于长安的时候。在这六年时间里,司马睿在建康的地位已经比较安定了。他现在要为君父报仇,即使不是真心的,也要做做样子,要不没祖先,就不会有传承,他需要正统,就必须有刚刚驾崩的祖先,否则时间衔接不上也是个问题。他就这么做了。这对他继承自己创立的地位非常有用。他称王称帝就顺水顺舟了。这就是他仓促北伐报仇却又半途而返的原因。他并不想真正的北伐,他只是借北伐达到自己合法继位的政治目的。
从东晋的北伐中原,看''攘外必先安内''合理性和必要性
文章插图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号晋王,建立东晋,他即是晋元帝,同年,准备了几年的祖逖开始北伐,司马睿传檄天下,派儿子琅琊王司马裒率兵北伐声援并接受祖逖领导。2,祖逖的北伐,闻鸡起舞壮士之悲祖逖,字士稚,范阳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年轻时就有报国之志,结交豪杰,扶危救贫,''闻鸡起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和朋友刘琨夜闻荒鸡叫,忽然想起''荒鸡夜叫,主兵起'',于是起来练武准备今后有所作为。晋怀帝永嘉五(311年)汉国主刘聪乘西晋内乱,派大将王弥,刘曜杀入洛阳,毁灭了洛阳城。朝廷覆灭之际,祖逖带着亲人邻居朋友数百家逃避江南。还没有称帝的琅邪王司马睿也逃到建康,他久闻祖逖的闻鸡起舞之志向。便召于殿前,委任为军谘祭酒之职。自行组织力量便宜行事。他在京口招募了第一批骁勇志士,准备打过长江去。祖逖矢志报效国家,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由于中原的几股势力杀来杀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他们热切盼望晋朝军队杀过江来。祖逖向司马睿提出了北伐的请求,司马睿当即应允,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给了祖逖一千人的粮饷和三千匹布,但是,司马睿没有给祖逖铠甲武器和人马,更没有再给祖逖调拨军队,司马睿允许祖逖招募人马训练。祖逖因此得到一张空头支票:自行招募人马,进行训练。
从东晋的北伐中原,看''攘外必先安内''合理性和必要性
文章插图
诞生不久的东晋朝廷内部纷乱、矛盾重重,使司马睿无心无力北伐,祖逖只能凭借司马睿的威望,带着当初跟随避难江南的数百家亲友,北渡长江,渡江时,祖逖中流击柱,对长江发誓说:我如果不收复中原,绝不回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言辞悲壮厉烈,令人涕泗横流。他在江阴设立大本营,一边锻造兵器,一边招募兵马。祖逖训练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然后祖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北伐。他恩威并举,铲除割据自立、不愿归属朝廷的豪强。由于战乱而使强者更强,拥兵自立,啸聚一方。祖逖击败石虎及其留守的部队,攻占蓬陂,进克雍丘,威震中原。此后,祖逖和石勒展开对峙,逐渐收复了河南地区。正当祖逖筹划进攻河北时,司马睿怕祖逖的力量在战斗中壮大。任命亲信戴渊为都督,接收了祖逖辛苦打下来的土地。戴渊寸功未立,地位却在祖逖之上,祖逖心情迷茫,思想抑郁,渐渐明白北伐的希望是否纯洁,是否被人利用?更让祖逖担心的是,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王敦和刘隗的矛盾已经激化,一旦发生内乱,以前取得的成果也就功亏一篑了。祖逖因此积劳成疾,一病不起。321年,忧心忡忡的祖逖预感大功难成,怀恨而死。他的弟弟祖约接任为豫州刺史,祖逖一死,大将军王敦自认为无人可侔,第二年,就发动了叛乱。
从东晋的北伐中原,看''攘外必先安内''合理性和必要性
文章插图
322年,祖约治军无方,不能抵挡石勒的进攻,最终被迫放弃辛苦得到的河南,退兵寿春。他在324年协助晋明帝司马绍平定了王敦的叛乱。不久,晋元帝召太子司马裒返回建康。让北方盼望甘霖的百姓非常失望。这表明东晋小王朝的内部不安宁,纵使有敢于北伐的将军领队,也难以对付朝廷的腐朽败坏。统治者只擅长于偏安自保,而不考虑收复失地。3,庾亮的北伐碰上后赵,内苏峻、祖约叛乱,外有强赵侵边325年,晋明帝去世,年仅五岁的儿子晋成帝司马衍即位,舅舅庾亮总揽朝政,这又是一个外戚,也难怪,东晋的大家士族强强联婚,把持朝政,走马灯一样勾心斗角。借北伐以为立功封爵,企图实现个人的目的,才借口出征北伐以增金装点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