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广州4个项目成为新列入或扩展项目。广州此次新列入推荐项目名单的是传统技艺类的“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列入扩展项目的是“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针灸(岭南陈氏针法)”“春节(行花街)”。
文章插图
沙河粉登堂入室,名副其实。论历史、人文,论特色、名气,最富人间烟火味、最受平民百姓喜爱的沙河粉,都有资格进入国家级非遗的殿堂。广州国家级非遗家族扩容,再度引发人们对非遗保护、传承等话题的关注。
“活态传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意味着,非遗必须是活着的,死了的文化就不算非遗。纵观非遗家族,有些非遗本来就是鲜活的,已深度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是不会消亡的,就像一碗沙河粉就是广式生活的日常;有些非遗,因远离现代生活而渐行渐远,日子过得就有些清苦,像一些手作。
非遗“活态传承”,首先要活着,而且还要活得好,然后才有条件谈传承,否则一切无从谈起。无论是活着还是传承,都离不开物质基础。非遗被了解、被接受,才会有市场和前途;非遗传承人被承认、被褒奖,才会有信心和动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外部扶持,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文章插图
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多处提到经费问题。如第五条提到,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十七条提到,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年度补助经费。其实,大家都明白,靠救济过日子,日子不可能过得太宽裕。一方面,财政资金有限,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不可能把非遗悉数供养起来;另一方面,财政投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疫情。因此,非遗“活态传承”还得靠社会、靠市场,自己养活自己更可靠一些。
在这方面,省人大代表、广州剪纸传承人练晓红曾在不同场合发出呼吁,希望通过设立非遗旅游路线,吸引游客到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打卡”学习,连线成片、串珠成链。她认为,非遗旅游线路的设立,既可以提高传承人的生活水平,也增加当地民众收入,激发他们参与保护非遗的热情。如今,“非遗旅游线路”正成为现实。10月18日,全国首批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公布,广州凭“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脱颖而出。这只一个思路,更多好办法需要非遗传承人及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固化。
知道、了解,然后喜欢;喜欢、心动,然后解囊。“活态传承”这条路径环环相扣、清晰明确。为此,需要有所行动。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广州日报摄影采访人员 廖雪明 莫伟浓
联系我们:lilunbu@gzdaily.com
责任编辑: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他是梁山上最可恶之人,自毁前程还要害兄弟落草,最后果真遭报应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凉州区永昌镇:非遗传承从培养“娃娃徒弟”开始
- 比炎黄帝还要古老的上古,到底是什么时候上古人是什么人
- 梅兰芳一生中3个女人:这尘世间的爱恋,比戏中还要苦三分
- 【非遗五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 【节目预告】让昆曲回归松江让非遗绽放光彩
- 封“神”纪?|叶非夜:言情小说不止是“喂糖” 还要传播快乐抵抗焦虑(下)
- 向阳生长--陀乐乐团的非遗世界音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