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是摆事实、讲道理,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演变过程中的规律,具有理论性的科学。而小说则是文学的一个类别,它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内容,通过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对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细微地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场景和人情世故。
文章插图
对人物描写可以突出性格、心理状态、身躯状貌、衣冠服饰,以及语言谈吐的雅俗和人们相互间的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由此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典型化。因此,它可以不受具体的历史条件所约束,可以虚构,可以夸大,可以虚实结合,可以梦笔生花编造出一些光怪陆离、变化莫测的故事出来。由此之故,古代的神话传说,社会上的街谈巷语、琐事细闻,灵异志怪、传奇讲史都可以被小说所容纳。把写历史和小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历史讲究学术性,据事实说话,据事实推演理论,但由于历史材料的局限和学术框架的束缚,历史书中的人物叙述显得平直、枯燥乏味;而小说则主观性强,嬉笑怒骂、好恶美丑均可,由作者发挥其如椽之笔,故其叙人叙事生动活泼,人物可爱可憎,情节曲折离奇、触人情感,引人喜怒愤怨,好的小说甚至能使读者手不释卷,乐此而忘寝食。
文章插图
举例来说,晋人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叙述魏、蜀、吴三国历史,被列为“正史”之一,可是除研究历史的学者外,通常人们读它就不多了,至于为《三国志》作注的南朝人裴松之,人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而从《三国志》演化出来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经说书人及小说作者的改编后,则无论黄童白叟、工农兵学皆能娓娓道来。三国的故事诸如桃园三结义、群英会、借东风、古城会、走麦城、失街亭、斩马谡等,则通过各种传奇小说、戏剧、评书以及电视、电影的宣扬而深入人心,可说是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这就是通俗小说的巨大作用,它的功用是历史著作无法与之相比的。再以隋唐之际的历史来说,记载这一阶段的历史材料主要是《隋书》、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其余史料则是零星的、细碎的,可以略而不谈。通常搞历史的学者只注意到隋亡唐兴的历史变迁,或者只注意到上层统治人物如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等著名人物的兴亡事迹,诸如隋炀帝夺嫡,李渊太原起兵,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等,通常人们所知道的的故事内容大体仅限此而已。
文章插图
可是有关这时期的历史小说诸如《隋唐演义》、《说唐》、《响马传》、《隋炀帝艳史》等则普遍流行于社会各界层中,成为人们喜爱的通俗读物。近来,关于隋唐之际英雄人物的电视连续剧如《新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等,配以声、光、电、技,缤纷夺目,脍炙人口,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论热点。可是什么十八条好汉、四十八路烟尘、十六院夫人吟诗唱和、萧美娘狐媚惑主、靠山王杨林鏖兵摆阵,诸此人物故事多是子虚乌有。即使是对于历史上确有其人者如罗艺、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徐茂公、李靖、李密等,则是仅借其名,行虚构之实,其所编故事多是附会夸张,甚至荒诞无稽。
文章插图
诸如程咬金即历史上的程知节,故事中把他说成是三斧头半的瓦岗混世魔王,其行动举止滑稽可笑,完全背离历史事实;徐茂公即历史上的徐世勣,是瓦岗军中头领之一,后成为唐朝大将,故事中却把他描写成一个摇鹅毛扇,料事如神、未卜先知的妖道式人物。诸此等等,可说是举不胜举。据称《隋唐英雄传》却一路走飚,火红得很,其收视率之高为诸片中的上乘,其原因即是由于它是大众化、娱乐化、市场化的产品,适合人们的好奇需要而深受人们的喜好,其社会效应可以起着历史书所不能起的作用,这就是它的功能和魅力所在。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