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佛教造像十分讲究法度,不仅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规定,甚至还有《造像度量经》这样的经典对身体的比例、尺度进行细致的解说。
【佛菩萨为何眉心都有一个点?极少人知道答案!】如果不符合这些法度和规定,那一尊佛像就会有“不如法”的嫌疑。
例如,藏传佛教中的唐卡,就需要严格遵循《度量经》的尺度来进行绘制,否则就会被认为缺乏经典的根据。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却又往往不知所谓的佛像眉心的那一个小点,就是佛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法相,即第三十二相中的“眉间白毫相”。
文章插图
根据佛经记载,白毫相是指佛的眉间有白毛,柔软如兜罗绵,其色雪白,光洁清净,长一丈五尺,右旋卷收。
这是佛在因位时,见众生修三学,称赞其美而不毁訾,有谤者则遮制守护而感得的妙相。
能见到此相者,可除去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的生死之罪。
正是由于白毫相如此重要,观想白毫也就成为了佛教修行的一种法门。
净土宗的观相法门尤为重视《阿弥陀经》中的“白毫宛转五须弥”,实际上也就是希望通过正确地观想白毫来达到真实不虚的境地,通过正观的方式来改变修行者的意念与思想。
在佛教造像中,白毫相虽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不能随意为之。
绘制白毫相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绘制出其中的“右旋”特征。
佛教讲究右旋与右绕,这种动态的旋与绕,实际上体现着佛教的特定的宇宙观与时空观。
而“旋相”就是这一观念在佛像上的具体表征,佛经中记载白毫相“引长一寻,右旋螺如真珠,大放光明”,这里特别强调右旋,就是意图强调一种宇宙在生灭之间的动态。
文章插图
与佛像形制的历史变化及地区差异相同,白毫相也并非存在于所有时期和地域的佛像中。
在一些早期的佛像或者特定地域的佛像里,白毫就不是一种一定会出现的相好。有些佛像中,即使有白毫,也未必会表现得极为明显。
但由于白毫丰富的宗教意涵,这一相好在佛教艺术的后期逐渐成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造像样式,没有白毫的佛像,往往都会被视为逾矩。
当然,无论是白毫的光明,还是白毫的旋转,最终意图表现的都是佛法的光明与伟大。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