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又是一年年关到了。回家啦!打车去火车站的路上,跟司机聊天。这个80后的黑龙江大老爷们感慨地说,现在啊年味真是越来越淡了!以前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人满满当当地坐在屋子里,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小孩子叽叽喳喳地跑过来跑过去,桌子前边堆满了各式各样好吃的,一大家子人就围着电视机,一边看春晚,一边守岁。
文章插图
那会儿过年才有新衣裳穿,那个开心啊!那会儿穷,买不起冰刀,老爸就亲自给做了一个,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还有,为了几块钱的压岁钱,能一晚上都兴奋地睡不着。那才叫过年呐!现在咱东北人都特么去三亚过年去了!那能有啥年味?我哑然失笑,也跟他说起我小时候过年的种种情景。我也是正儿八经的八零后,只不过是湖北人,土家族。在鄂西南的大山里,我们也有着自己特别的过年习俗。传统的山里人,家家户户都是要养猪的。等到快过年的时候把猪头煮熟了,大年三十的时候,作为祭品敬“山老爷”(山神)。我妈说,他们那会儿敬“山老爷”的规矩,是要把祭品搬到山脚下,把事先赶集置办好的红布挂在山石上,规规矩矩地磕头、点香、点鞭炮。
文章插图
我们的方言里,管这种规矩叫作“讲礼行”。但是如今还在讲这种“礼行”的,已经越来越少,即使是最讲“礼行”的我们家,现在也只是把祭品摆到屋后,对着大山的位置,遥遥地祭祀山神,说一些“保佑我们一家人健健康康、和和气气”的话,连磕头都免了。就拿压岁钱这事儿来说,我们是有一套完整的仪式的。正月初一的早晨,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是去屋外,抱一堆柴火进屋,我们那儿的方言不分平翘舌,所以柴和财同音,意思是“招财进宝”。然后要规规矩矩地给长辈磕头,说吉利话:“恭喜发财!祝您一年四季顺顺溜溜、平平安安!”然后长辈们就会眉开眼笑地掏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红包,塞到孩子的手里。这是我们那个时候乡下人过年的规矩,其实在以前,城里人过年的规矩就更多了。梁实秋回忆他小时候过年,“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瞧瞧老北京人这年过的。
文章插图
“除夕宵夜的那一顿,很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文章插图
人家拿压岁钱也得讲规矩:“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但是从民国前一两年开始,随着梁实秋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家里由他父亲领导,在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运动,革除了许多旧习,包括过年的仪式在内。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我们也越来越缺乏敬畏。还是拿压岁钱打比方,现在很多大人给小孩发红包,都开始直接通过手机在微信上发了。方便倒是方便,家长动动手指头,红包就发了,小孩子动动手指头,红包也就收了。但是省去了磕头、祝福这些个仪式,现在的孩子再也很难感受到我们那会儿对红包的期待,也失去了最纯真的那一份欣喜。
- 鲁迅每月能赚350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放现在值多少钱?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四个科学史上被认为荒谬的理论,现在都被认为是对的
-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强原因是有两大神通,只是很少使用
- “为什么没人收孙悟空当坐骑?”哈哈哈怕被毛扎可还行?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