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实属江洋大盗,并非正义化身

说起窦尔敦,凡是喜欢戏曲、大鼓、评书的朋友,想必对这一人物不会感到陌生。此人为绿林之中一豪杰,膀大腰圆,黧黑脸膛,虬髯满腮,一对大豹子眼,善使一对虎头双钩,平生不为己,只为他人忙,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好汉。
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实属江洋大盗,并非正义化身
文章插图
当然,这是当代作品中对于窦尔敦形象的描写,而据河北献县一带的民间传闻,窦尔敦模样凶恶,很不可爱,谁家的小娃子不听话,大人就会吓唬说:“再哭就让窦尔敦把你抱了去!”小孩子惧怕窦尔敦,如同惧怕大马猴子,立马就不敢再哭了。
在清末时期著作的《献县人物志》中,对于窦尔敦这一人物有过详细记录,书中的描述跟在艺术作品中听到看到的大相径庭。
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实属江洋大盗,并非正义化身
文章插图
其中写道:窦尔敦,献县人士,没有正当职业,浪迹江湖,常与贼人为伍,干下不少杀人越货的勾当。官府对他很是头疼,称他为大盗,却也拿他没有办法。究其原因,无非是此人能耐极大,而且消息灵通,每次知道他的下落,官兵赶到之时,他早已逃之夭夭。就算侥幸相遇,也难敌此人手中一口宽背钢刀。注意,这里说他使得兵器是一口钢刀,而非虎头双钩。
事实上,过去的人行走江湖,随身携带的兵刃基本是刀,而且多数时候携带便于隐藏的短刀,而非长刀,绝不会有人随身携带虎头钩这类花哨的兵刃。并非因为“兵器越怪,死得越快”,只要是因为花哨的兵刃太明显,让官兵瞧见了,不打你个携带管制刀具罪才怪。你以为过去真的如同武侠作品中演绎的那样,一伙人挎刀背剑拎着钢枪钢叉满世界乱转悠呢?
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实属江洋大盗,并非正义化身
文章插图
尽管官府对窦尔敦又惊又怕,但老百姓却不怎么惧怕此人,因为此人挺讲义气,不轻易冒犯平民百姓,要是见到谁家有些为难招窄之事,兴许还施舍点钱财接济一把。
这种性格,与他的出身有直接关系。他自小父母双亡,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知道穷人的日子不好过。长大之后,性格十分豪爽,并且嫉恶如仇,常跟大门大户过不去,因此遭到大门大户的驱逐,使其不能在当地安身立命。无奈之下,只能行走江湖。
在行走江湖的二十余年之中,他结交各路英雄豪杰,深得他们的信任和喜爱。
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实属江洋大盗,并非正义化身
文章插图
一些绿林老前辈,爱惜他是个人才,传授他不少技艺。虽然没有正式拜过哪位名家为师,但凭借自身的聪敏和悟性,加上肯吃苦的劲头儿,就这样吃百家饭似的把很多功夫学到了手。
二十几岁时,窦尔敦在献县已经打响了名号,很快名声远播,就连京师之中,也有了相当的名气。
当然,这些名气也都是仰仗江湖兄弟吹捧起来的,但窦尔敦在名气方面,美名多于恶名。尽管此人为了谋生,也经常干一些打家劫舍、拦路掠劫的勾当,但鲁莽之中又不失侠肝义胆,粗鲁之中又带有精细,又常常救济穷苦,使得人们的心目当中,他身上的种种缺点反倒给他的英雄本色增添了几分魅力。而正是这些魅力,使其人物形象放大,逐渐从亦正亦邪的角色,变为正义的完美化身。
这就好比已故评书大家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在《三侠剑》中,昆仑侠胜英、锦衣韦陀黄三泰的形象是高大光辉的,毫无疑义以正面形象示人。而到了《连环套》中,胜英和黄三太的形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活脱脱一副跳梁小丑的模样。而身为绿林豪杰的窦尔敦,成了高大上的代言词,压下胜英和黄三泰不止一头。
所以说,孰好孰坏,全凭一张嘴,说他好,他就好,说他不好,他就不好。
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实属江洋大盗,并非正义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