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夜读书说说罢了,能够坐怀不乱的有史以来也就柳下惠一人而已,白居易做不成柳下惠,他67岁时还要“三嫌老丑换蛾眉”(《白居易集·卷34》)呢,更何况血气方刚时。
不过少年时的白居易还不懂的“真正的爱情只相信眼泪”,竟然天真的向老娘陈氏提出要迎娶湘灵。
这一下就如同捅了马蜂窝,陈氏对白居易和湘灵的亲事坚决不同意。如此看来白家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因为子曾经曰过:“贫不择妻”。
如何解救陷入情网的儿子,陈氏绞尽脑汁。声明断绝母子关系不行;儿大不由娘,万一弄假成真了怎么办。不让儿子吃饭也不行,白居易都19岁了,虽然还没有考中科举,可毕竟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即使做不了官,可做个私塾先生还是绰绰有余。换句话说,白居易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了,养不养的起老娘不好说,可凭他的本事,养个不要彩礼的漂亮媳妇还不成问题。
如果是一般人,儿子如此坚持,父母大都妥协同意了,可陈氏岂非常人能比,她把天才儿子叫到膝前,感情真挚的循循善诱道:她之所以不同意这门亲事,主要还是白居易学业未成,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先立业,后成家。等白居易考中了进士再谈婚嫁也不迟。
文章插图
30多岁的陈氏老太太话虽然说的有些胡搅蛮缠,可也并非全无道理。
到底姜是老的辣,白居易被老妈一开导,犹如醍醐灌顶,打消了心头的杂念,闭门只读圣贤书。
湘灵也善解人意,从此不再主动打扰刻苦攻读的白居易,每天晚上都会悄悄的来到书房窗外,却不肯把情郎哥哥叫出来花前月下。哪知这一等就是八年。
时间是爱情的腐蚀剂,虚伪的爱情架不住时间的检验,可是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贞元十四年(798),26岁的白居易进京赶考,他自负学富五车,断没有考不中的道理,一旦金榜题名,自己和湘灵的婚事就指日可期了。
欣喜之余,白居易欣然命笔,为心上人写下《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三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踌躇满志的白居易竟然落榜了。
文章插图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榜上无名的白居易把对湘灵的相思转化为读书的动力,在他29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
衣锦还乡的白居易回到老家,跟母亲见面后旧事重提,打算迎娶湘灵。
白居易是新科进士,而湘灵只是个村姑。陈氏嫌贫爱富,却又不便直接拒绝,便现身说法,痛说家史,跟儿子絮絮叨叨的讲述她和舅舅丈夫的幸福婚姻,才符合优生优育学。
对老娘的一番谬论白居易不敢苟同,却也不能当面反驳,他老爹白季庚去世将近十年了,陈氏一个人拉把着两个儿子过日子不容易,白居易不想惹老娘不高兴。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32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做了官(校书郎),又一次和老娘提及他和湘灵的婚事。
这一回陈氏又改变战术,她让儿子做一道选择题:要老娘还是要湘灵。
要老娘这门亲事想都不要想,要湘灵陈氏给自己准备好了后事,发誓让白居易喜事丧事一起办。
白居易又一次妥协了,但他对湘灵的思念依旧刻骨铭心。先后为心上人写下了《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三首诗。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32岁,他思之念之寤寐求之的湘灵姑娘也已经28岁。
两年后的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和友人陈鸿、王质夫游览仙游寺,有感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恨歌》。
诗中的最后几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明写唐明皇,实际暗指他和湘灵的爱情注定有缘无分,遗恨终生。
- 四十三年逨鼎铭文里的秘密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诗词赏析|《精选古典诗文200篇》之《〈老子〉第四十九章》
- 中国一奇女子,力撑王朝四十年,无心天下,却三次被迫掌管天下
- 小学生放学捡一玉玺,上交国家获20元奖金,四十多年后专家又找上门
- 农村老人常说“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有何深意
- 罗成到底做了什么折了自己四十年阳寿?
- 此人兵器重达四十斤,重伤两位梁山天罡,击败一位梁山五虎将
- 诗词赏析|《精选古典诗文200篇》之《〈老子〉第四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