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冷兵器之前那篇《铁血强宋?看看北宋禁军的工资条,就知道为何会“好男不当兵”了》文章,曾提到在北宋时期,禁军是绝对主力。不管是边疆战事还是京师卫戍,最后到地方剿匪处处都离不开禁军。当年《水浒传》里童贯领着剿方腊在梁山好汉后面“压阵”的就是禁军。但是,翻看南宋历史却发现,当年叱咤风云的禁军竟然不见了。禁军哪里去了?号称八十万的禁军可绝对不会烟消云散,只是从主角变成了龙套,我们来一探究竟。
文章插图
禁军是北宋的“中央军”,“谓天子卫兵也”,属于三衙管辖,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禁军一开始如前文提到,是赵匡胤仿照后周柴荣建立的,选拔了各部精锐挑选十万人。这支部队在五代宋初是最强野战军,横扫南方为北宋的局部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守京师、备征戍”这是禁军最主要的两个职能。不过,当年太祖打天下时候还好说,毕竟禁军常年在外作战。但是,随着天下承平,战事基本来自西北的西夏所以不停的在边疆与京师间调动。还有宋太祖设立的“更戍法”要三年一变更驻地,也随着禁军人数从十万增加到几十万到仁宗时候的八十万,供给压力非常巨大。
文章插图
更是由于后来,类似梁山好汉、浙江方腊这样的农民起义增多,厢军实在太弱连地方治安也无法维护(毕竟像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厢军或者静塞骑兵我们还是不考虑的)。所以,后来的禁军就长期驻扎在地方。当时的八十万禁军,就是指禁军的总额。这八十万不是全部聚集在东京汴梁。可以想象,现在一个大中型城市中城市人口也不过百万,八十万要是都驻扎在京师那是何等壮观。当时禁军基本分散在各地,主要集中于防御压力巨大的北方。根据纸面统计,这里只是纸面统计的原因后面会说到。汴梁只有六万多人,河北有七万多,其余各处也有一定数量的禁军。而招募的兵源也从原来的京师派出,变成了就地招募。虽然,这个省事是省事了,不过问题就跟着来了。
【连赵构都瞧不上,没能拯救靖康之耻的八十万禁军,后来都去哪了?】
文章插图
由于常年驻扎在地方,禁军也就不可避免的要跟地方州府打交道。在宋哲宗绍圣年间,对于禁军与地方的事情,北宋朝廷明令禁止禁军与地方有瓜葛。当年苏东坡在抗洪抢险时候,好说歹说才把禁军说动来跟着厢军一起干活,这就不得不说禁军当时的确不受地方管辖。既然不受地方管辖,那总要受中央调配吧?在京畿附近地区还好说,距离较远的禁军根本鞭长莫及。禁军在地方变成了一个封闭群体,全然受长官调度。北宋当兵造反由于受制于制度,这个是不大可能了。但是,从禁军身上得到点好处还是可以的。所以,什么吃空饷、走私、打杂都是禁军的事。如《看看北宋禁军的工资条》说的,禁军的待遇本来就低,其中还充斥不少来混饭吃的灾区百姓。
文章插图
现在更加得不到保障的禁军士兵就谈不上什么训练了。不仅地方,东京汴梁也是如此。基本就是:“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天天忙着手艺活的禁军,都被长官差役出去挣钱了,哪里还有时间训练。在宋代的禁军,尤其是没什么战事的内地就算是岳飞、韩世忠这种高手也废掉了。所以,当金国大军攻打汴梁的时候,士兵拉不开弓、骑不上马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年勤王的百万军队,真的就只是“号称”。加上徽、钦二宗超强的“治国能力”,还开城叫个神棍去打仗。正如《宋史》中所说:“崇宁、大观间,增额日广而乏精锐,故无益于靖康之变。”有“靖康之耻”说实在的一点不冤枉他们父子俩。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
- 《西游记》中如来混的最惨的一次,连妖怪都比不上,孙悟空都震惊
- 乾隆一生写诗4万首,却比不上慈禧的这一首,最后一句你肯定背过
- 李磊上交文物获奖500元,称再也不上交了?李磊:我没说过
- 为什么说李白是扶不上墙的
- 中书协对“二田”楷书不屑一顾,是嫉妒,还是相互看不上
- 马未都:故宫专家很厉害,但我有一样能力,他们永远都比不上!
- 张三丰年少成名,郭襄为何看不上他只因他有个缺点被世人嘲笑
- 孙悟空的金箍棒,还比不上猪八戒的九齿钉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