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八珍和明代的八珍。
【 a8616|古之“八珍”是什么样的美食】元末学者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道:“所谓八珍,则醍醐、麈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明人张九韶所编的《群书拾唾》中记载了明代的八珍,同时这也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八珍之说: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xiāo)炙、猩唇、熊掌、酥酪蝉。
不过,最初的“八珍”之说出自《周礼》,乃是周天子享用的美味,但究其实,“八珍”倒更像八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礼记·内则》篇中详细地记载了“八珍”的名称以及烹饪方法。
“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这是第一珍。醢(hǎi)是肉酱;陆稻即旱稻,种植在旱地里的稻,抗旱能力强于水稻;膏指动物油或植物油。将肉酱用油煎熬,然后盖在煮熟的稻米饭的上面,再用油浇淋,很像今天的盖浇饭。“淳”和“沃”同义,都是指用油脂浇淋的动作,这样做出来的饭,可想而知味道极为淳厚,因此这两个字也都可以当作饭味淳厚的意思;“煎”和“熬”也同义,都是烹饪的方法。因此将这种烹饪方法提炼为“淳熬”的名称。
“淳毋: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毋。”
这是第二珍。将肉酱用油煎熬,然后盖在煮熟的黍米饭的上面,再用油浇淋,很像另一种盖浇饭。按照郑玄的注解,“毋”应该读作“模”,也就是“象”的意思。淳毋的烹饪方法很像淳熬,区别在于一是稻米饭,一是黍米饭,故称“淳毋”。
“炮: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醯醢。”
这是第三珍。这种烹饪方法最为繁复,真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想出来的!
“炮”在这里读作páo,一说指肉不去毛而加以烧烤,一说指将肉用泥裹起来加以烧烤。“将”应为“牂(zāng)”,指母羊。“取豚若将”的意思是:或者用小猪,或者用母羊来烧烤。
“刲(kuī)”是屠宰,“刳(kū)”是剖开。这是指将小猪或母羊屠宰并剖腹。“萑(huán)”指芦苇一类的植物,“苴(jū)”是包裹,“谨”应为“瑾(jìn)”,用泥涂塞。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将枣子填在小猪或母羊的腹中,然后用芦苇密密地裹起来,再用泥涂在外面。
“擘(bò)”是击打,“濯(zhuó)”是洗涤,“皽(zhāo)”指皮肤上的薄膜。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将泥裹起来的小猪或母羊烧烤,等外面涂的泥烤干之后,用手击打使干泥脱落,再用洗干净的手不停地加以摩擦,去掉小猪或母羊身上的薄膜和油脂。
“糔(xiǔ)”是汁,“溲(sōu)”是用水调和,“酏(yǐ)”指稀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继承上一道工序之后,再将稻米粉用水调和成糊,糊在小猪或母羊的躯体四周,然后下油锅煎,锅里的油一定要淹没小猪或母羊的躯体。
“钜镬(huò)”指大锅,“芗脯”指将小猪或母羊在小鼎中煮,煮成肉脯的模样,散发出香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小猪或母羊煎好之后,放在小鼎之中继续煮,再将小鼎放进盛有汤的大锅之中,大锅里的汤一定不能淹过小鼎,否则汤水就会进入小鼎,败坏肉的味道。
“醯(xī)”是醋,“醯醢”即指用盐、醋等作料调制而成的肉酱。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锅下面的火三天三夜不能熄灭,煮满三天三夜,然后才能取出小鼎里面的小猪或母羊,吃的时候用肉酱调和。
针对这一烹饪方法,近代学者尚秉和先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一书中感叹道:“可谓费矣!然不知发明若干年,而后能制法繁复若此也。”
“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
这是第四珍。“麋”是冬至时脱角的鹿,“麕”就是獐子,“脄(méi)”指脊背两侧的肉,就是今天说的里脊肉,“饵”指筋腱。选取牛、羊、麋、鹿、獐子等的里脊肉,后四者用肉的多少等同于牛的用肉,翻来覆去地捶打,为的是去掉它们的筋腱,捣熟之后拿出来,再去掉它们身上的薄膜和油脂,吃的时候用肉酱调和。因为是捶捣而制成的珍味,故称“捣珍”。
- 上古之神《轩辕剑龙舞云山》全新传奇护驾“帝俊”强势降临!
- 文物收藏|古之君子必佩玉?佩玉是如何从政治行为变成道德约束的?
- 故宫珍藏珐琅器,乾隆时期仿古之作,造型庄重古朴,釉色纯正典雅
- 辽宋夏金|千古之谜:宋太祖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
- 人类|《山海经》两次出现夸父?夸父死亡的背后,隐藏着一场上古之战
- 佛祖|他是盘古之子,扫尽天下妖魔,连佛祖都怕他,堪称三界第一战神!
- 上古时期|黄帝之前,其实还有5位“上古之人”,比他还厉害!
- 安利|《万古之王》已过气,又一骨灰级文强势崛起,五星安利!
- 曲则|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专家|王莽铜镜被专家发现,背面3个字让专家激动千古之谜要揭晓